11991 - Easy Problem from Rujia Liu?(stl)

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map和vector组合的数据结构来优化数组查询的方法,实现了对于特定查询O(1)的时间复杂度,适用于需要频繁查询数值出现位置的场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题目链接

简介:
长度为n数组,每次询问两个整数k,v,输出从左到右第k个v的下标

分析:
从查询的角度讲,要是我们能够把答案组织成一种O(1)查询的数据结构就好了,比如说a[v][k]就是答案,那就非常美滋滋了
实际上这是可以做到的

首先,因为v的范围很大,显然不能开一个数组记录每一个数
我们就想到用map映射一下
也就是说a[v],表示的是在map映射下的v的值
由于我们还要以a[v][k]这样的方式查询,显然a就要是一个类似数组的结构,保存整数v从左到右出现的数组下标

由于不同的整数出现的频率不同,我们要是一视同仁的开数组实在是太浪费了,
所以我们需要用以个vector

所以我们构造出了这样的数据结构:map < int, vector < int > >

预处理每个元素的复杂度是O(logn) 【map查找的复杂度
总时间复杂度O(nlogn)
查询时间是O(logn) 【map的查询时间,vector的随机存取是O(1)的

tip

代码中出现了a.count的函数
count返回容器中主键等于 k 的元素的个数
返回值只能是1或0

a[x]=vector<int>();

这是为新的值x申请一个vector

//这里写代码片
#include<cstdio>
#include<map>
#include<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map <int,vector<int> > a;   //最后两个>不要连写,否则会被误认为>> 

int main()
{
    int n,m,x,y;
    while (scanf("%d%d",&n,&m)!=EOF)
    {
        a.clear();
        for (int i=1;i<=n;i++)
        {
            scanf("%d",&x);
            if (!a.count(x)) a[x]=vector<int>();
            a[x].push_back(i);
        }

        for (int i=1;i<=m;i++)
        {
            scanf("%d%d",&x,&y);
            if (!a.count(y)||a[y].size()<x) printf("0\n");
            else printf("%d\n",a[y][x-1]);
        }
    }
    return 0;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