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河操作系统(BlueOS)内核作为一款基于Rust开发的轻量、安全、通用的内核,其架构围绕“硬件抽象-核心管理-服务接口”三层设计,结合多架构支持(ARM32/64、RISCV32/64)和POSIX兼容性,形成了清晰的模块化结构。以下是基于代码片段和文档信息整理的完整内核架构说明:
一、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 HAL)
核心目标:屏蔽不同CPU架构(ARM、RISC-V等)的硬件差异,提供统一的硬件操作接口,是内核与硬件交互的基础。
1. 架构相关模块(kernel/src/arch)
-
多架构适配:针对不同CPU架构(
arm、aarch64、riscv64)实现专属逻辑,包含架构特有的寄存器操作、中断处理、上下文切换等。- 例如:
aarch64/asm.rs封装了AArch64架构的汇编指令(dsb、tlbi_all、wfi等),用于内存屏障、TLB刷新、等待中断等硬件操作;arm/mod.rs实现了ARM架构的上下文切换(Context结构体)和系统调用处理(handle_svc)。 - 中断控制器适配:
arm/irq.rs(Cortex-M中断)和aarch64/irq.rs(GICv3中断控制器)分别处理不同架构的中断注册、优先级配置和分发逻辑。
- 例如:
-
内存管理单元(MMU):
aarch64/mmu.rs实现了AArch64的页表管理、内存属性配置(设备内存/普通内存)和MMU使能逻辑,通过页表项(PageEntry)控制内存访问权限(读写、执行、共享属性等)。 -
上下文切换:定义了不同架构的上下文结构(如
aarch64/mod.rs的Context包含x0-x30寄存器),负责任务切换时的寄存器保存与恢复(如arm/mod.rs的handle_pendsv通过 PendSV 异常完成上下文切换)。
二、核心管理子系统
核心目标:实现内核的基础管理能力,包括资源调度、内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68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