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文“L2-20测试计划”中提到,其过程主要涉及被测对象的产品风险(ISTQB术语定义:影响产品质量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基于已识别的产品风险建立不同的测试方法,识别测试的关键区域,根据测试范围进行工作量估算,最终得到不同测试级别的测试计划。对于主要采用基于风险的测试策略而言,其中的产品风险在整个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为了更有效开展基于风险的测试策略,在组织层面或项目层面构建产品风险架构是必要的。常见的产品风险架构方式有:基于被测对象的需求,或业务构建产品风险架构;或基于适合的产品质量模型构建产品风险架构;或者两种方式相结合。本文简单介绍基于ISO 25010质量模型的产品风险层次分类,也即参考该模型提供的质量特性和子特性,识别不同的产品风险类型。下图是质量模型特性组成。
基于ISO 25010质量模型,针对被测对象的产品风险,可以从8个不同的维度进行识别:
一、功能性
指的是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 产品或系统提供满足明确和隐含要求的功能的程度。
1、完备性:功能集对指定的任务和用户目标的覆盖程度。
2、正确性:产晶或系统提供具有所需精度的正确的结果的程度。
3、适合性:功能促使指定的任务和目标实现的程度。示例: 不含任何不必耍的步骤, 只提供用户必要的步骤就可以完成任务。
二、性能效率
性能与在指定条件下所使用的资源量有关。而资源可包括其他软件产品、系统的软件和硬件配置、以及原材料( 如打印纸和存储介质) 。
1、时间行为:产品或系统执行其功能时, 其响应时闸、处理时闸及吞吐率满足需求的程度。
2、资源利用性:产品或系统执行其功能时, 所使用资源数量和类型满足需求的程度。
3、容量:产品或系统参数的最大限量满足需求的程度。 参数可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