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F 是 Executable and Linkable Format 的缩写,中文翻译为“可执行与可链接格式”。它是一种通用的文件格式,主要用于存储可执行文件、目标文件(编译后的中间文件)、动态库(.so
文件)以及内存转储文件(core dump)。ELF 是现代 Unix 系统(包括 Linux 和一些类 Unix 系统)上的主要文件格式。
ELF 的历史和意义
- 历史:ELF 文件格式最早由 System V ABI 标准定义,于 1990 年被发布。它取代了较早的文件格式(如
a.out
和COFF
),成为主流的可执行文件格式。 - 意义:ELF 设计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和操作系统,方便编译器、链接器和操作系统内核的交互。
ELF 文件的结构
一个 ELF 文件由多个部分组成,以下是主要的组成部分:
-
ELF Header(ELF 文件头):
- 描述文件的基本信息,例如文件类型(可执行文件、共享库、目标文件等)、目标架构(如 x86、ARM)、位宽(32 位或 64 位)等。
-
Program Header(程序头):
- 描述运行时所需的段信息(如代码段、数据段),供操作系统加载器使用。
-
Section Header(节头):
- 描述文件中的各个节,例如
.text
(代码段)、.data
(数据段)、.bss
- 描述文件中的各个节,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