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栅格计算器常见公式(赋值、0和空值的转换、补充栅格空值)

我们在使用ArcGIS时通常经常用到栅格计算器,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我日常中经常用到的几个公式,供大家参考学习。

  1. 将特定值(-9999)赋值为0,例如-9999.

Con("raster"==-9999,0,"raster")

2.给空值赋予特定的值(如0)

Con(IsNull("raster"),0,"raster")

3.将特定的栅格值(如1)赋值为空值,其他保留原值

SetNull("raster"==1,"raster")

4.将某一范围内(如小于0)赋值为0

Con("raster" <0,0,"raster")  

5.平方和开方

Power("raster",2),Power("raster",0.5)

6.通过IsNull("raster1"来判断该"raster1"栅格是否存在nodata,如果存在则将nodata的地方用"raster2"影像对应的地方的值来填充,如果不存在则返回原值,也就是"raster1"

Con(IsNull("raster1"),"raster2","raster1")

7.用空缺值附近的栅格像元补充空值

Con(IsNull("raster"), FocalStatistics("raster", NbrRectangle(5,5, "CELL"), "MEAN"), "raster")

NbrRectangle(5,5, “CELL”):指定长为5、宽为5的矩形为领域,单位为像元

MEAN

平均值

MAJORITY

众数

MAXIMUM

最大值

MEDIAN

中位数

MINIMUM

最小值

上述代码的含义为:

栅格影像中空值像元周围5*5像元的平均值,填充至空值中。

8.比较两幅栅格图像差异

Diff("raster1","raster2")

Diff()函数的用法以逐个像元比较的方式,确定第一个输入的哪些值与第二个输入的值在逻辑上不同。如果两个输入的值不同,则使用第一个输入的值作为输出。如果两个输入的值相同,则输出为0。

9.提取栅格影像中把不连贯的部分

InList("raster",[1,3,5])

例如:

InList("2020landuse.tif",[1,3,5])#提取土地利用数据中,1、3、5类地类

10.找寻栅格中大于某值或小于某值的栅格空间分布

("raster">= 1500) & ("raster"<= 4000)

以上是我总结的栅格计算器中几个常用的公式,欢迎补充。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研学随笔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