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年来,银行业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非结构化数据,在业务场景和存储系统建设上都在不断进行优化。本文以作者所在企业的业务需求以及存储系统优化实际出发,阐述使用NAS文件存储替换GPFS架构的需求分析、技术路线对比、迁移实践与最终使用华为高端NAS存储的使用成效,希望可以为同行带来一定的借鉴。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需求分析和技术路线篇、GPFS迁移实践篇、NAS存储使用经验和效果篇。
需求分析和技术路线篇
对于很多中小金融机构来讲,由于历史原因,企业的存储形态往往较为单一,存储系统并未做分类和分级建设。比如,对于集中式存储来讲,只有SAN存储,而并未使用NAS存储。这样一来,对于文件共享场景,很多企业有用到GPFS来构建分布式集群文件系统来满足业务系统文件共享场景需求。
实际上,GPFS是一种高性能的并行文件系统,其底座很多也是使用FC组网的SAN存储。GPFS大多适用于高性能计算场景,或者是和企业其他IT技术生态捆绑使用。另一方面,GPFS在构建同城或异地容灾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也是基于底层SAN存储来做的数据级容灾。
如果从企业的存储系统发展来看,随着企业存储管理的精细化,可以看到,GPFS和NAS的使用场景也开始逐渐分流,两种技术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中,可以说两者是“术业有专攻”。对于低时延的高性能场景或者是多业务系统之间文件交互场景,即插即用的NAS存储可以说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此外,集中式的NAS存储也有成熟的双活以及异步复制解决方案,很好的匹配了企业的文件高可用性建设需求。
此外,在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存储优化方面,对象存储技术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来,对象存储凭借其优异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