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之技术屋
畅游在技术海洋,八大领域领衔解读!欢迎咨询毕设、论文、期刊、职称等业务!如您下载的资源或购买的专栏文章有质量、准确性、完整性(公式)等问题,还请私信我们,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展开
-
基于属性图的社区搜索模式及其分类体系
当前在属性图中的社区搜索方法较多、类型繁杂,没有系统的分类方式,约束了社区搜索的应用。为明确属性图社区搜索的类别,对属性图社区搜索分类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首次提出属性图社区搜索模式的概念,深入分析属性图社区搜索模式之间存在的联系,提出属性图社区搜索模式的等价、从属、交叉、全异4种关系;原创 2025-01-14 18:29:14 · 57 阅读 · 0 评论 -
多机器人系统感知能力和控制体系结构综述
为了促进多机器人系统(multi robot system, MRS)的智能化、无人化发展,并提升MRS在不同工作环境中的探测能力和系统的灵活性,本文从MRS的感知能力及其控制系统架构的角度出发,深度调研并分析了MRS相关的研究与工作,重点探讨了空中、地面、水面、水下4种应用环境下的MRS感知能力与控制系统架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文的结果可对于后续MRS在感知方法和控制系统的选用上提供参考。原创 2025-01-14 18:25:45 · 88 阅读 · 0 评论 -
边界重塑:数字赋能政府部门协同的内在机理
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以“一网协同”为重点的数字化建设为提升政府部门协作水平提供了可行途径。以“数字化建设缘何可以提升政府部门协同水平”为研究基点,基于组织边界理论,考察G省政府部门的协同困境及“一网协同”数字化建设发现,数字赋能政府部门协同的本质是利用数字技术重塑政府部门的主体结构、互动关系、行动空间、制度权责与业务流程边界,使各部门能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在数字空间中及时有效地进行信息互动,实现决策协同、管理协同、绩效协同和行动协同。在推进技术发展与组织变革理论讨论的同时,也从技术发展、制度创新及原创 2024-06-22 14:12:47 · 351 阅读 · 0 评论 -
数字治理驱动居民社区参与:作用效果及限度——基于“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实证研究
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治理成为驱动居民社区参与的重要方式。为了探索数字治理促进居民社区参与的效能,基于数字治理理论和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构建了包括11个观测变量和24个衡量指标在内的测量体系。通过对14个典型案例的研究发现,数字治理在居民参与的场域重塑、流程再造、“再组织化”和技术赋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数字治理驱动居民社区参与过程中也表现出明显的作用限度,具体表现为数字治理功能“收缩”导致内容生产“行政化”、技术的社区分化造成内容生产与需求分离、数据指标硬化和治理内耗带来治理效果原创 2024-06-22 14:12:06 · 371 阅读 · 0 评论 -
高质量发展数字藏品:特性、价值、风险与监管路径
摘 要:数字藏品是NFT数字商品的本土化概念。基于我国政策环境、技术条件、平台功能、文化积淀和消费需求形成的数字藏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NFT产品,也是具有共享型价值特征的数字资产。其中,区块链是数字藏品的基础技术,NFT是数字藏品的产权凭证。数字藏品具有发展数字文创产业、打造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数字消费、提升文化认同等多方面的价值;与此同时,数字藏品也带来了技术风险、交易风险和金融风险。由于数字藏品交易既联系现实世界又联系虚拟世界,可能导致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双重风险”。在监管数字藏品产业的过程中,坚持包原创 2024-06-22 14:11:08 · 316 阅读 · 0 评论 -
我国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数字贸易深刻影响国际分工分配格局,对各国构筑数字时代国际竞合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讨论我国推动数字贸易发展的现实原因基础上,结合宏观经济数据、国内政策法规和国际规则谈判对我国数字贸易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剖析了与之相关的技术、产业、市场、治理、规则和外部环境等方面挑战。研究认为,应加快制定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聚焦数字技术和数字服务产业发展、国内国际数字市场建设贯通、面向开放环境的数字治理体系建设、数字贸易国际规则谈判四个方面,形成系统性的工作举措。关键词:数字贸易;数字服务;数字治理;数字市原创 2024-06-22 14:10:25 · 504 阅读 · 0 评论 -
省级大数据局的机构设置与职能配置:基于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实证分析
摘 要:省级大数据局是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许多省份的“自选动作”,对完善地方政府数据治理体系意义重大。研究发现,省级大数据局的机构设置多突出大数据发展和管理职能,主要有省政府直属机构、部门管理机构和挂牌机构三类,职能配置整合了大数据决策、执行与监督管理权,总体上呈现出相对集中大数据管理职能和从侧重行业管理、政务管理转向大数据综合治理的大趋势。当前,省级大数据局运行中仍存在机构性质不明确、职能定位不清晰、职能配置不科学等挑战。优化地方大数据机构职能体系,亟需明确大数据行政管理职能的内涵外延,合理划分大数据局与相关原创 2024-06-22 14:09:48 · 891 阅读 · 0 评论 -
国家数字治理的宏观架构
摘 要:当今人类正在经历向以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信息时代的转型。数据成为新信息时代的核心要素,也成为国家治理中最为重要的基础之一。数字治理包括两层意义,一是对数据的治理,将数据作为被治理的对象;二是基于数据的治理,将数据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依据。这两个层面互相依赖。就数字治理的现实而言,传统基于科层专业分工形成的宏观结构显然无法适应大数据安全、统一、高效的要求。国家数字治理需要构建新的宏观架构。这一架构,既能统筹管理运作国家所有重要数据,同时也要避免形成新的权力超级部门,避免阻碍数据的安全、原创 2024-06-22 14:09:15 · 94 阅读 · 0 评论 -
平台经济事前治理的国际经验和中国路径
摘 要:平台经济事前治理已成为全球关注焦点,中国探索平台经济事前治理具有深刻的政策、现实和理论需求。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的全球平台经济治理,在平台的市场势力、平台势力、数字守门人等理论发展驱动下,经历了放松监管、平台反垄断和事前监管的治理导向演化。当前,欧盟和美国正探索平台作为服务者和竞争者的事前监管,在监管对象、监管规则和处罚方式等维度开展创新,在治理立场、监管框架、分类施策、关注焦点等关键方面形成特色。中国应根据国情确定平台经济事前治理的路径,选择性地借鉴国际经验,立足中国定位,重构监管框架,关注业态差异原创 2024-06-22 14:06:18 · 311 阅读 · 0 评论 -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与持续路径——基于30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摘 要:县域农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基于TOE理论框架,以我国30个县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技术、组织和环境条件对县域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组态效应及其持续路径。研究发现:存在驱动高水平县域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四条路径,分别是以技术基础设施、财政资源供给和社会资本参与为核心条件的全能型,以财政资源供给和社会资本参与为核心条件的“组织-环境”型,以数字技术应用为核心条件的技术平衡型,以技术基础设施和专业数字化部门为核心条件的“技术-原创 2024-06-22 14:05:33 · 438 阅读 · 0 评论 -
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创新扩散中的跟进应对与竞争策略——基于黔、鄂、渝、辽四地政务服务改革的探索性分析
摘 要: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地方政府治理变革的重要赛道。已有研究大多关注数字化转型先行省份的改革经验与创新扩散,忽略了非对等结构下“跟进型”地方政府政策转移、技术吸纳、创新竞争的策略行动。基于府际关系和政策创新扩散理论,构建包含“府际竞争度”和“创新行动力”两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将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跟进策略划分为“竞争-扩充式”跟进、“学习-在地化”跟进、“吸纳-协调式”跟进和“观望-被动式”跟进四种模式。在此基础上,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考察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不同实践样态。对比发现,贵州、湖北、重庆、辽宁四地政原创 2024-06-22 14:04:46 · 774 阅读 · 0 评论 -
虚拟直播电商的治理挑战与优化策略研究
摘 要:虚拟直播电商是以虚拟技术为推手的直播带货新模式,拓展了直播电商品牌参与数字经济竞争的广度。通过深入分析虚拟直播电商发展特征和应用前景,剖析以技术全覆盖引领的虚拟直播场景、以虚拟数字人带动的虚拟直播人物、以元宇宙概念激活的独立虚拟直播电商等类型及对应发展逻辑,将当前虚拟直播电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治理挑战解构为思维、平台、环境、媒介和机制五个构成要素,相应提出引导伦理规制、明确应用边界、完善协同机制、创新融合发展和培育智慧生态等针对性优化策略,以助力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关键词:虚拟直播;直播电商;数字原创 2024-06-22 14:04:04 · 268 阅读 · 0 评论 -
我国数据与算法安全治理:特征及对策
摘 要:随着数据与算法成为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其衍生出的安全风险逐渐被社会所关注。自“棱镜门”事件爆发后,我国政府对数据安全治理的需求应运而生,通过发布相关法规政策来凸显数字化社会发展过程中数据安全的重要性,《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为我国数据安全治理指明了方向。而数据爆炸式增长引发自动化决策不确定性的问题,使得算法风险成为数据安全治理的关键,《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的实施开启了我国算法安全治理的新时代,也使我国算法安全治理有规可循。以数据与算法安全为治理对象原创 2024-06-22 14:03:24 · 448 阅读 · 0 评论 -
从地方数据局到国家数据局:数据行政管理的职能优化与机构重塑
摘 要: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相对集中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方面职责组建国家数据局,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大改革举措。基于政府职责体系理论视角,阐释了数据行政管理的基本内涵,系统分析了中央部委层面数据行政管理的宏观管理和具体管理职责配置情况。比较中央与省级数据管理部门职责对应关系发现,省级数据局和国家数据局主要职责基本对应,而且职责整合集中程度普遍比国家数据局更高。持续优化数据行政管理机构职责体系,应当分类推进地方数据管理机构改革,健全数字中国建设决策议事协调机制,加强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建设协同联原创 2024-06-22 13:57:36 · 876 阅读 · 0 评论 -
人工智能内容生产:功能张力、发展趋势及监管策略——以ChatGPT为分析起点
摘 要:人类一边担心人工智能的风险,一边快速推动智能革命的发生。人工智能内容生产是融合人类和“类人”智能的新生产模式。人工智能内容生产技术内含不可化约的功能张力。一方面,ChatGPT等智能生产平台兼具对话功能和内容生产功能,拥有提升数字生产力、增强决策能力,加速社会组织化、扩大社会动员能力等社会功能;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内容生产者可能导致多领域劳动者价格为零,还会带来对话风险、信用风险、政治风险和“存在”风险,这些是其“反社会”功能。人工智能内容生产是人类和“类人”的合作生产,随着新内容生产主体的涌现,人工原创 2024-06-22 13:52:13 · 952 阅读 · 0 评论 -
类ChatGPT人工智能技术嵌入数字政府治理:价值、风险及其防控
摘 要:瞬间爆火的ChatGPT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具有嵌入数字政府治理的诸多可能。类ChatGPT人工智能技术嵌入数字政府治理体现出极高的价值,能够有效控制数字政府规模、助力数字政府治理决策、提升数字政府治理效率、降低数字政府治理成本、推动数字政府治理精细化、强化数字政府监管,这充分证明类ChatGPT有必要嵌入数字政府治理领域。但是类ChatGPT同样给数字政府治理带来诸多风险,会加剧数字政府治理的技术风险、引发数字政府治理的安全风险、冲击数字政府治理的行政伦理、带来数字政府治理的新问题、扩大数字政府原创 2024-06-22 13:51:36 · 525 阅读 · 0 评论 -
容器云平台网络架构
【导读】本文帮助读者系统了解容器云网络架构。从容器网络相关的基础概念入题,介绍了容器网络的协议栈、穿越方式以及隔离方式。随后介绍了Kubernetes网络的各种场景,包括容器之间、Pod之间、Pod到Service、外部到内部的这4种场景下,不同的通信模式。目录1 容器平台网络模型1.1 容器网络概述1.2 容器网络分类介绍1.2.1 协议栈1.2.2 穿越方式1.2.3 根据基础设施划分1.3 总结2 基于Docker网络基础和实现原理3 Kubernetes网络场景分析3.1 容器到容器的通信3.2 P原创 2024-06-16 15:19:24 · 105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三层模型构建的自研存储自动化实践
如为了实现某个型号存储的一个专项基线配置监控,这个配置参数仅该型号设备独有(例:某产品的“ConfigurationA”为“1”or“0”,代表该设备启用了某种特定功能),哪怕其他型号并没有这一配置项,也应扩展一模型层配置项录入原始数据后被代码调用。如后续场景建设仍缺失数据,先优化模型补全数据,再完成场景建设。是适用性最高的自动化场景,每家公司的管理要求不同,统计类需求往往是个性化的,且数据展示风险较低,在自动化建设时,优先可以落地统计类场景,也可以加速验证模型数据的可靠性,以便进行下高风险场景的落地。原创 2024-06-16 15:17:14 · 54 阅读 · 0 评论 -
分布式存储系统概述(详细、全面)
【摘要】本文从可靠性、可用性、IO 性能、数据存储效率、安全性、可管理性等多方面对分布式存储系统进行了描述,对希望了解分布式存储系统的读者很有帮助一、 内容总括分布式存储系统是基于分布式架构,由多个软硬件协同的存储节点通过网络互联来提供存储服务的系统。或简言之,分布式存储系统使用分布式的方法来提供存储服务。分布式存储系统首先是存储系统。作为存储存储系统,最基本的需求是提供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可靠性是指,用户在存储系统写入的数据不能丢,读取的数据不能错;可用性是指,系统提供的服务不中断。除了可靠性和可用性,原创 2024-06-16 15:14:58 · 223 阅读 · 0 评论 -
信创(麒麟)操作系统选型适配及实施经验(结合案例详细分享)
麒麟V10的SP1/SP2/SP3版本内核都是基于OpenEuler 20.03 LTS研发的,其支持X86、ARM、Alpha、MPIS等CPU架构,支持Intel、AMD、鲲鹏、海光、飞腾、龙芯、兆芯、申威8种国内外主流CPU品牌,已适配1400多款国内外服务器整机,适配1500多款主板和板卡,适配200多款数据库和200多款中间件产品,适配6600多款服务器基础软件,适配250000多款服务器商业软件和开源软件。在这场信创浪潮中,我们从业人员要做的是积累技术,做好准备,尽可能做到遇事不慌,心里有底。原创 2024-06-16 15:11:24 · 972 阅读 · 0 评论 -
某省级城商行全行数据中心搬迁实战经验(完整版)
针对物理搬迁的系统,在执行物理搬迁以前,必须对所搬迁设备的操作系统以及应用数据进行备份,一旦出现物理损坏的情况能够尽快的进行数据恢复,同时针对设备的关键、易坏备件调配现场支持,为了进一步保证系统可用性,所有生产系统的搬迁实行主、备机分开搬迁的方式,即主机搬迁成功完成后再进行备机的搬迁,如果主机搬迁过程中出现故障可以及时启用备机支持业务,降低由于搬迁造成的业务影响。为了做到数据中心搬迁工作的万无一失,在这个阶段,即搬迁设计的初期,重新进行IT和应用架构的发现与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其次进行核心系统应用切换;原创 2024-06-16 15:09:36 · 226 阅读 · 0 评论 -
分布式场景仿真中的空间坐标转换研究
本文基于分布式场景仿真技术,对试验资源在物理试验空间与虚拟仿真空间中的空间坐标转换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空间坐标转换算法将雷达装备及其探测目标的相关参数在虚拟仿真空间中与在物理试验空间中进行相互转换,使得同一仿真对象在不同仿真域保持行为一致,实现电子装备在实验室环境与异地实验资源的交互,支撑装备动态场景能力验证。基于分布式场景仿真,要求分布式部署的试验资源能够在统一的仿真场景中运行并且场景中同一仿真对象在不同仿真域中的行为需保持同步一致,这也是分布式仿真技术中的关键和难点所在。【关键词】分布式仿真;原创 2022-09-14 23:24:51 · 227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NPN公专网互通的智慧交通专网方案和关键技术
但在智能交通领域,受制于交通工具高速移动以及金属厢体对信号的衰减,成为5G网络建设的难点。对于地铁场景,除了可以完全参考高铁的场景外,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场景,考虑到地铁用户的密度远大于高铁用户,并且用户的运营商也不一样,可以将车厢小站作为公众网络PLMN的基站,新建SNPN专网采用毫米波天线构建超大带宽的回传网,地铁列车车头和车尾部分均部署CPE,天线伸出车体,作为SNPN的用户,在SNPN的UPF出口部署路由器代替N3IWF,构建SNPN公专互通隧道,与运营商网络打通路由,提供给公众网络运营商来使用,原创 2022-11-08 21:20:02 · 524 阅读 · 0 评论 -
GMR-1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融合波束覆盖的动态信道分配算法
为此,须根据卫星对地面的运动计算星地传输时间延时。但以上文献并未考虑到波束中心与波束边缘信号差异,导致边缘用户服务质量差,因此,有必要引入波束指向,通过调配用户到更强波束,减少波束边缘的用户分配,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本文提出了面向GMR-1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融合波束覆盖的动态信道分配算法。由于卫星距离地球较远且卫星载荷的体积受限,导致了卫星通信传输信道的功率也受到限制,因此,在信道资源分配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卫星的峰值功率,该功率主要跟并发载波个数有关,每颗卫星往往限制了最大的峰值功率。原创 2022-12-19 17:59:24 · 869 阅读 · 0 评论 -
终端变革和6G突破:对6G终端的研究判断和发展展望
【摘 要】在1G到5G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终端只是通信的端点,被动接受无线网和核心网的控制,6G更苛刻的KPI指标要求,倒逼通信网体系化的变革。通过对6G终端的研究判断,指出通过突破终端的传统定位,让终端在和网络的交互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促进6G的突破和发展,主动式终端将成为全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6G;终端;计算;感知;端边云协同;主动式终端0 引言6G当前仍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讨论的焦点更多聚焦在愿景、关键指标、新的频谱、6G典型应用等,专门探讨6G终端的文献还比较少。6G原创 2022-11-16 21:45:49 · 305 阅读 · 0 评论 -
数据中心非业务网络规划与实践
为实现上述网络需求,同时不打破业务中的安全域规划,数据备份网根据业务网中的安全区域划分VLAN,不同安全域对应不同备份Vlan,各Vlan间相互独立(如下图中的Vlan(1)~Vlan(n))。此外,统筹的非业务网规划,不仅很好地满足了非业务应用的各项网络需求,为非业务应用提供稳定、可靠的高效网络,同时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机柜占用空间,且方便了未来非业务的扩展,简化运维。为了避免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网络相互产生影响,根据非业务网络的流量特点,对服务器的网络接入进行了规划。原创 2022-11-30 20:39:17 · 125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模三干扰分析的终端优化设计
在LTE同频组网中,采用2×2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传输,PCI(Physical Cell Identifier)模三相等意味着参考信号分布位置和时间完全一致,当模三小区间信号差异较小时,会使终端下行信道估计的SINR降低,吞吐量下降,对用户的接入、切换、数据业务造成较大的影响[2]。理清了双流相比单流对吞吐量起增益的条件,理清了固定单流、双流时MCS选阶对吞吐量的影响,以及理清主副天线增益不平衡对单双流比例和吞吐量的影响,并给出了提高性能的判断。原创 2022-11-16 21:12:38 · 548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映射序列码的自适应查询树防碰撞算法
针对射频识别(RFID)中的标签碰撞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映射序列码的自适应查询树(MAQT)算法。该算法根据最高碰撞位为首的连续3个比特位的特征,并结合唯一的映射关系,准确地推断出当前查询时隙存在的查询前缀,达到消除空闲时隙、减少碰撞时隙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当待识别标签数量达到1 000时,MAQT算法相比GBAQT算法能够减少10.8%总时隙数,吞吐率可维持在0.61左右。该算法能够减少总时隙数,提高系统效率。0引言射频识别(,RFID。原创 2022-09-08 16:39:10 · 211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车联网的车辆编队标准现状及展望
考虑到跟随车无需关注与自身安全无关的其他车辆的管理过程,T/ITS 0113.3-2021采用面向连接的解决方案,跟随车只需要跟踪领航车及其紧邻前车的管理过程,减少了其它无关跟随车带来的干扰,同时通信过程采用请求-应答-确认的机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总体来看,业内积极推进车辆编队标准的研究,整体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已在业务架构、通信接口和数据交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基于标准开发实现统一的接口、消息集格式和数据内容等奠定了基础,为车辆编队行驶的基础功能一致、实现互联互通提供了保障。原创 2022-11-09 16:48:16 · 277 阅读 · 0 评论 -
GMR-1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融合波束覆盖的动态信道分配算法
为此,须根据卫星对地面的运动计算星地传输时间延时。但以上文献并未考虑到波束中心与波束边缘信号差异,导致边缘用户服务质量差,因此,有必要引入波束指向,通过调配用户到更强波束,减少波束边缘的用户分配,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本文提出了面向GMR-1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融合波束覆盖的动态信道分配算法。由于卫星距离地球较远且卫星载荷的体积受限,导致了卫星通信传输信道的功率也受到限制,因此,在信道资源分配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卫星的峰值功率,该功率主要跟并发载波个数有关,每颗卫星往往限制了最大的峰值功率。原创 2022-12-19 17:58:19 · 672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MR采样用户定位的高负荷扇区优化
针对以上问题,利用MR采样数据进行小区级用户热点区域定位,根据MR采样数据,区分出高负荷扇区内的室内和室外用户,再利用基于AGPS的MR采样数据精确定位用户分布范围,初步给出需要扩容的地理范围,然后结合现场勘查,最终完成基站的选址和建设,实现用户侧流量分流。基于MR采样数据的热点用户定位方法,能够有效区分出室内、室外用户,并实现用户集中区域的精确定位,结合现场情况勘察,可快速、准确地完成站址选择和扩容方案制定,支撑完成高价值区域精准扩容,实现高负荷扇区业务分流,推动网络指标和用户感知提升。原创 2022-10-17 16:41:45 · 511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复数卷积神经网络的辐射源识别方法
接收到的信号为I/Q信号,包含实部与虚部两部分,这也是在后续的辐射源识别网络模型中选择复数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的原因,即避免分割复数ADS-B信号的I/Q数据,保留了二者耦合所带来的信息。,N代表接收的样本信号数,然后进一步把这些输入信号分类为已知的不同辐射源信号 ,K表示辐射源信号种类数量,以完成辐射源分类识别任务。,在对接收到的信号样本进行数据预处理后,输入到CVCNN中进行训练,提取信号特征并存储训练好的网络模型权重,最终用训练好的网络模型对待识别的辐射源信号样本进行分类识别。原创 2022-09-15 21:38:38 · 740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大数据的安防体系建设研究和实践
摘 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安全防护形势也越来越严峻,IT 架构和服务模式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安防体系面临着诸多问题。在继承传统的安全防护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大数据相关技术融入到安防体系中,并从数据接入层面、数据融合分析层面、数据服务层面出发,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构建了安全数据中台,完善了安全防护技术体系。实践证明,该体系在结构上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安全防护架构的不足。内容目录:1 安防体系设计思路2 安防体系架构2.1 安全大数据平台架构2.2 安防体系数据架构2.2.1 数据采原创 2022-10-24 16:52:23 · 159 阅读 · 0 评论 -
发电行业中的5G组网模式分析
【摘 要】为了解决发电行业在数字化升级过程中,传统通信方式的传输速率低、覆盖面积小、时延大及数据隐私风险等问题,结合5G通信技术构建发电行业中的5G专网组网架构。首先剖析了发电行业对5G专网的需求,概述了5G专网的标准化进展及产业发展现状,其次研究了发电行业5G专网的组网模式,明确了关键技术,最后阐述了在核电厂中典型应用场景下的5G专网组网模式,为5G专网赋能发电行业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以期推动5G专网技术在垂直行业的应用。【关键词】5G专网;发电行业;组网模式 0 引言当前国内5G基站的部署数量约16原创 2022-11-08 21:20:44 · 299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毫米波感知的手势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文献[26]提出了一种基于串联式一维神经网络的毫米波雷达动态手势识别方法,通过获取动态手势的原始回波,再利用维卷积和池化操作对手势特征进行提取,最后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充分挖掘动态手势的帧间相关性,提高了手势识别准确率和训练收敛速度,从而达到96%以上的手势识别准确率。文献[23]提出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小样本数据库进行手势识别的方法,通过对雷达回波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提取手势动作的多普勒信息,构建出手势动作时间-多普勒数据集,与不采用迁移学习方法相比,使用迁移学习神经网络手势识别准确率提高了20%。原创 2022-10-17 16:39:44 · 286 阅读 · 0 评论 -
5G 700 MHz覆盖分析
并通过与其他频段的对比分析,同时结合实测结果,归纳总结700 MHz的优势,给出不同场景下建站的规划建议,总结值得归纳的经验,供同行参考和研究。以混凝土建筑为例,700 MHz频段相比5G 中高频段,具有穿透力强、覆盖范围广、传输损耗低等优良特性,在穿损上,700 MHz相对其他频段均有较大优势,可以较大程度地提升5G深度覆盖。,站间距为1 000 m场景下,对比理论状态下700 MHz与4G/5G其他频段覆盖速率差异,700 MHz在带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在弱场环境下上行边缘速率均要占优。原创 2022-10-18 16:51:09 · 1107 阅读 · 0 评论 -
5G专网融合时间敏感网络架构技术
其中,DS-TT和NW-TT作为5G和TSN的转换器,向5G系统提供TSN的入口和出口端口,将5GC(5G Core,5G核心网)、RAN、无线链路等5G独有的东西向TSN透明化,助力5GS TSN网桥化。为满足5G专网对低时延高可靠的需求,提出5G专网与TSN融合的架构,借助TSN特有的流量调度和流量整形、网络带宽预留、精确时钟同步等技术,满足5G专网与TSN融合的低时延、高可靠的需求。最后,讨论5G专网和TSN融合面临的挑战,为5G专网与TSN的融合架构及关键技术提供发展思路。原创 2022-11-07 22:46:45 · 595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SDN/NFV的星地融合网络切片
将网络切片技术应用到星地融合网络切片可以在通用设备上构建出相互独立的虚拟逻辑网络,为多种不同的业务提供定制网络功能,满足用户的服务质量需求,提高网络的资源扩展性和组网的灵活性。星地融合网络切片由物理网络和为不同应用提供不同服务的虚拟网络组成,5G网络中的网络切片技术允许共享同一基础设施的运营者为切片配置网络以及定义具体功能,每一个网络切片都是一个端到端的网络服务,包含网络通信所需要的所有元素,只是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有着不同的网络带宽和节点运算处理能力,并且可以根据运营者的策略灵活地动态创造以及撤销切片。原创 2022-12-19 17:57:29 · 836 阅读 · 0 评论 -
接收机伪距和相位偏差时变性对PPP的影响分析
结果表明:接收机端伪距偏差存在大幅度变化,而相位偏差的变化较为平稳,因此,接收机端伪距偏差的时变性是影响参数估计的主要因素。对于吸收了该偏差的模糊度参数而言,其估计结果受偏差变化影响显著,对于不吸收该偏差的定位误差而言,其估计结果受偏差变化影响不明显。结合传统精密单点定位模型、顾及接收机端码偏差时变性的精密单点定位模型和星间单差精密单点定位模型,对偏差变化显著的测站进行对比测试,分别比较验后伪距残差、定位误差以及模糊度的估计结果。(第二行)的模糊度估值序列与该观测时段首历元的模糊度做差的结果。原创 2022-12-24 15:35:43 · 630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持续同调的在线社交网络传播研究
为了对在线社交网络进行全面的可视化分析,运用持续同调的计算方法对在线社交网络传播进行计算与分析。首先,将在线社交网络看作距离子空间,构造出该空间的不同子复形;然后,通过计算单纯复形的同调得到相应的贝蒂数和持续性图,从而基于贝蒂数和持续性图获取社交网络的拓扑特征;最后,分析几个不同类型在线社交网络的传播特点,将持续同调应用于在线社交网络传播,从而得出在线社交网络的持续同调信息,并提供一种描述在线社交网络传播的新方法。0引言。原创 2022-09-08 16:43:56 · 272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