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Net
GoogLeNet,也称为Inception v1,是由Google团队在2014年提出的深度学习模型,它在当年的ImageNet竞赛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GoogLeNet的设计引入了多个创新点,包括Inception模块、辅助分类器、全局平均池化层等,这些设计使得网络在保持深度的同时减少了参数数量和计算复杂度。
Inception模块是GoogLeNet的核心,它通过并行的方式使用不同尺寸的卷积核(1x1、3x3、5x5)和最大池化层来提取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在通道维度上进行拼接。这种设计允许网络在不同的尺度上捕捉信息,并且通过1x1卷积进行降维,有效控制了参数数量和计算量。
GoogLeNet还引入了辅助分类器,这些分类器在训练过程中提供额外的梯度信号,有助于模型的收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最终的分类性能。
此外,GoogLeNet在最后一层使用了全局平均池化层代替传统的全连接层,这不仅进一步减少了参数数量,还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在输出层之前,GoogLeNet还使用了Dropout技术来防止过拟合。
GoogLeNet的网络结构设计非常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调整Inception模块中的卷积层数量和通道数。这种设计使得GoogLeNet在图像分类任务中表现出色,同时也为后续的深度学习模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实际应用中,GoogLeNet的变种如Inception v2、Inception v3等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例如引入了批量归一化(Batch Normalization)和残差连接(Residual Connections),以提高训练效率和模型性能。
本文只介绍初代版本,后续会介绍改进版本。
Inception块
如图所示,一个块由四条并行路径组成,每条路径选用大小不同的卷积层,以实现从不同空间大小中提取信息。
中间两路在输入上使用1×1卷积核,减少像素级上的通道维数。这些通路使用合适的填充,使得输出尺寸一致,最后能够在输出通道维度上合并。
Inception块中,通常调整的超参数是每层输出通道数。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torch.nn import functional as F
from d2l import torch as d2l
class Inception(nn.Module):
# c1--c4是每条路径的输出通道数
def __init__(self, in_channels, c1, c2, c3, c4, **kwargs):
super(Inception, self).__init__(**kwargs)
# 线路1,单1x1卷积层
self.p1_1 = nn.Conv2d(in_channels, c1, kernel_size=1)
# 线路2,1x1卷积层后接3x3卷积层
self.p2_1 = nn.Conv2d(in_channels, c2[0], kernel_size=1)
self.p2_2 = nn.Conv2d(c2[0], c2[1], kernel_size=3, padding=1)
# 线路3,1x1卷积层后接5x5卷积层
self.p3_1 = nn.Conv2d(in_channels, c3[0], kernel_size=1)
self.p3_2 = nn.Conv2d(c3[0], c3[1], kernel_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