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给定一个含有 n 个正整数的数组和一个正整数 s ,找出该数组中满足其和 ≥ s 的长度最小的 连续 子数组,并返回其长度。如果不存在符合条件的子数组,返回 0。
示例:
- 输入:s = 7, nums = [2,3,1,2,4,3]
- 输出:2
- 解释:子数组 [4,3] 是该条件下的长度最小的子数组。
提示:
- 1 <= target <= 10^9
- 1 <= nums.length <= 10^5
- 1 <= nums[i] <= 10^5
思路
这道题目首先想到的还是暴力解法,将所有元素挨个作为子序列的开头遍历一遍,当然是两个for循环,然后不断的寻找符合条件的子序列,时间复杂度很明显是O(n^2)。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minSubArrayLen(int s, vector<int>& nums) {
int result = INT32_MAX; // 最终的结果
int sum = 0; // 子序列的数值之和
int subLength = 0; // 子序列的长度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i++) { // 设置子序列起点为i
sum = 0;
for (int j = i; j < nums.size(); j++) { // 设置子序列终止位置为j
sum += nums[j];
if (sum >= s) { // 一旦发现子序列和超过了s,更新result
subLength = j - i + 1; // 取子序列的长度
result = result < subLength ? result : subLength;
break; // 因为我们是找符合条件最短的子序列,所以一旦符合条件就break
}
}
}
// 如果result没有被赋值的话,就返回0,说明没有符合条件的子序列
return result == INT32_MAX ? 0 : result;
}
};
- 时间复杂度:O(n^2)
- 空间复杂度:O(1)
首先创建存放结果的变量result,保存临时数值之和的变量sum以及临时子序列长度的变量subLength,使用两个for循环,外层循环遍历所有的数组元素,意义是尝试将每一个数组元素都作为子序列的起点,外层循环确定好子序列的起点之后,再由内层循环从起点处向后遍历,不断累加并与条件作比较,找到当前起点处满足条件的最短子序列长度,最后与result中保存的历史最短子序列长度做比较,最后将更小的值存入,以此类推直到外层循环遍历一遍所有的元素(将所有元素都当成一次子序列起点),代码中有一个优点就是使用了三元运算符代替了if控制块,让代码能更加简洁。
很明显上述暴力法时间复杂度太高,事实证明也不能符合时长要求(力扣更新数据后,这个解法会超时),所以引出了数组中另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滑动窗口。
滑动窗口
所谓滑动窗口,就是不断的调节子序列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从而得出我们要想的结果。
在暴力解法中,是一个for循环滑动窗口的起始位置,一个for循环为滑动窗口的终止位置,用两个for循环 完成了一个不断搜索区间的过程。
那么滑动窗口如何用一个for循环来完成这个操作呢。
首先要思考 如果用一个for循环,那么应该表示 滑动窗口的起始位置,还是终止位置。
如果只用一个for循环来表示 滑动窗口的起始位置,那么如何遍历剩下的终止位置?
此时难免再次陷入 暴力解法的怪圈。
所以 只用一个for循环,那么这个循环的索引,一定是表示 滑动窗口的终止位置。
那么问题来了, 滑动窗口的起始位置如何移动呢?
这里还是以题目中的示例来举例,s=7, 数组是 2,3,1,2,4,3,这里描述一下查找的过程:(原文中的动态图同样便于大家的理解代码随想录 (programmercarl.com))大家可以结合我下面的代码进行理解
首先使用i,j分别代表滑动窗口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起始都为0,就像上面提到的,这个方法只用到一个for循环,并且循环的索引是滑动窗口的终止位置j,随着j的遍历,就出现了这么一个滑动窗口,在循环中,计算当前这个滑动窗口中包含的子序列的累加和(也就是数组中索引在i,j中间的元素累加和),如果符合题中的条件,那么记录当前窗口内的序列长度,与result中的历史子序列最短长度比较后存入,最后将起点的索引i++,如果当前不满足题中条件,那么以为着终止位置不可能在当前j处,那么继续j++循环即可,结合上述例子,i和j首先都为0,意味着当前的滑动窗口中只有数组中第一个元素2,循环中sum=2,因为2<7所以证明终止位置一定不在0,所以j++,此时i=0,j=1,此时滑动窗口sum=2+3=5<7,所以j继续自增,直到i=0,j=3时,此时sum=8>7,符合条件,所以把此时序列长度3-0+1=4存入result中,并且i++,以此类推当i=4,j=5时,sum=7,此时长度为5-4+1=2,与result中保存的临时最短长度相比要更小,所以result最终的值为2。
其实从描述中可以发现滑动窗口也可以理解为双指针法的一种!只不过这种解法更像是一个窗口的移动,所以叫做滑动窗口更适合一些。
在本题中实现滑动窗口,主要确定如下三点:
- 窗口内是什么?
- 如何移动窗口的起始位置?
- 如何移动窗口的结束位置?
窗口就是 满足其和 ≥ s 的长度最小的 连续 子数组。
窗口的起始位置如何移动:如果当前窗口的值大于s了,窗口就要向前移动了(也就是该缩小了)。
窗口的结束位置如何移动:窗口的结束位置就是遍历数组的指针,也就是for循环里的索引。
解题的关键在于 窗口的起始位置如何移动,如图所示:
可以发现滑动窗口的精妙之处在于根据当前子序列和大小的情况,不断调节子序列的起始位置。从而将O(n^2)暴力解法降为O(n)。
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minSubArrayLen(int s, vector<int>& nums) {
int result = INT32_MAX;
int sum = 0; // 滑动窗口数值之和
int i = 0; // 滑动窗口起始位置
int subLength = 0; // 滑动窗口的长度
for (int j = 0; j < nums.size(); j++) {
sum += nums[j];
// 注意这里使用while,每次更新 i(起始位置),并不断比较子序列是否符合条件
while (sum >= s) {
subLength = (j - i + 1); // 取子序列的长度
result = result < subLength ? result : subLength;
sum -= nums[i++]; // 这里体现出滑动窗口的精髓之处,不断变更i(子序列的起始位置)
}
}
// 如果result没有被赋值的话,就返回0,说明没有符合条件的子序列
return result == INT32_MAX ? 0 : result;
}
};
- 时间复杂度:O(n)
- 空间复杂度:O(1)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时间复杂度是O(n),不要片面的认为for里放一个while就以为是O(n^2), 主要是看每一个元素被操作的次数,每个元素在滑动窗后进来操作一次(计算sum),出去操作一次(代码中看是从sum中减去),每个元素都是被操作两次,所以时间复杂度是 2 × n 也就是O(n)。
相关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