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本文需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EAWorld,违者必究。
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涌入金融行业,创造了大量的消费场景,带领我们进入场景化金融时代。而相对保守的银行则被迫面临新的困境:客户脱媒、产品与服务解绑、产品透明化和品牌隐形化。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银行面临着新客户被抢夺,已有用户的需求有了更多满足渠道,甚至用户使用了服务也并没有意识到谁在提供服务等等问题,银行渐渐沦为中后台服务提供商。在这样的前提下,银行增长乏力、利润被急剧压缩。
生态圈的精髓是通过金融+场景的方式服务客户端到端的金融相关需求。银行需要通过建立生态将金融与非金融场景无缝对接,保障客户的永续经营。本文将呈现普元构建的金融生态服务理念。
目录:
一.银行生态建设的背景与趋势
二.如何构建生态服务
三.构建生态服务平台涉及的关键技术
四.生态服务平台前期规划
五.生态服务平台为银行带来的价值
1.建设以银行为核心生态服务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金融服务方式正在被重塑,新业态不断涌现,金融服务的范围、方式和客户需求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依客户需求而变化,提高服务质量谋发展,正在成为银行业的普遍共识。
当前,银行身陷低迷业绩与互联网公司冲击的“内忧外患”。
从内忧来说,中国银行业与全球银行业都面临着相同的挑战,行业 ROE 持续下滑、营收增长停滞不前。麦肯锡数据显示, ROE从 2012 年的 21%迅速下降到 2017 年的 13%,达到十年内的最低点;在利率自由化的影响下,利差快速收窄,在过去五年内下跌了 35 个基点;与此同时不良贷款比例高位攀升,从 2012 年的 1.0%增长到 2017 年的 1.7%。
而外患表现在,拥有大量生态圈场景的互联网企业将金融产品嵌入生态,掠夺传统银行业客户、挑战银行的商业模式。截止 2017 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用户数已经超过了 5 亿人。此外,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市场,截止 2017 年,年交易额已经超过了 22 万亿美元,远远超过了中国银行卡消费类交易额的 11 万亿美元。因此构建生态对于银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2.银行需要建立生态圈以应对挑战
银行需要通过建立生态将金融与非金融场景无缝对接,保障客户的永续经营,为此银行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a.重视端到端客户体验,让客户在各环节中无缝切换。如为客户在购车过程中提供汽车贷款,在选择教育课程时为学费提供分期付款等。
b.参与合作伙伴经营的各个环节,寻找更适合的业务场景,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如参与携程的旅游产品服务编排。
c.按照客户需求重组银行产品,使产品变得碎片化、场景化、模块化、商品透明化。如对微信朋友圈转账等。
3.场景化金融在API Bank中的典型应用
比如出国旅游,我们需要选择旅游产品,需要开立财产证明、办理签证、订酒店、交担保金和兑换外币现钞,这一套流程下来,你去银行可能比回家还要勤快,但是有了API Bank,所有步骤就可以一步到位,省下大量的跑腿时间。
4.举例说明他行构建的生态
目前大银行在转型,做生态重构,不再强求必须是直接面对客户,而是让合作伙伴面对客户,自己走在后面。因为单靠一家银行自己做不了那么多创新,但是可以有很多金融科技合作伙伴帮助银行创新,充分发挥合作伙伴在场景创新方面的主动性。金融服务部分,银行还是在后台默默地提供这些服务。
如构建住房服综合服务生态、善行宗教事务管理服务平台、公益教育综合服务平台等,这些业务原本不属于银行的传统业务范围,现在银行通过自己的金融服务和IT技术服务构建生态,甚至提供给商业生态系统用。
构建住房服务综合服务生态是以房屋服务为中心,将以房屋买卖服务,存房托管服务、物业管理服务、房改金融结算服务应用系统推广、维修资金业务管理,公积金管理、监测分析和监管服务这些业务为主的APP或者网站链接在一起形成生态链,尽量让客户在银行一站式搞定,让客户体验无微不至而又专业全面的服务。
而善行宗教事务管理服务平台更是让人意外。在过去,寺庙的业务活动跟银行根本是不着边际的。但是,寺庙也需要经营。现在随着市场化和科技的发展,宗教事务和资金方面都需要专业的指导和打理。此时的银行伸出手来帮助宗教机构梳理业务和政策,用技术提供支持,帮助宗教机构在专业化服务大众、妥善的自我经营和接受政府监管的路上越走越顺,而银行本身也是扩大了自己的业务范围和技术输出,两者相得益彰。
公益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则是针对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 这些看上去银行很“操心”,其实在背后默默提供服务。
5.建立生态面临着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