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用于将相似的观测值(或对象)分组到集群中。下面我将展示如何使用几种常见的聚类方法:K-均值(K-means)、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和DBSCAN。
1. K-均值聚类(K-means Clustering)
K-均值是一种迭代的聚类算法,它将数据划分为K个预定义的集群。
# 加载需要的包
library(cluster)
# 假设我们有一些二维数据
set.seed(123) # 设置随机种子以便结果可复现
data <- rbind(matrix(rnorm(2 * 50), ncol = 2),
matrix(rnorm(2 * 50, mean = 3), ncol = 2))
# 使用kmeans函数进行K-均值聚类,设置k=2
kmeans_result <- kmeans(data, centers = 2)
# 输出聚类结果
print(kmeans_result)
# 可视化聚类结果
plot(data, col = kmeans_result$cluster)
points(kmeans_result$centers, col = 1:2, pch = 8, cex = 2) # 画出聚类中心
解释:首先,我们生成了一些二维数据,然后使用kmeans
函数进行聚类。centers
参数指定了我们想要的集群数量。最后,我们使用plot
函数和points
函数来可视化数据和聚类中心。
2. 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
层次聚类通过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树状图)来展示数据之间的聚类关系。
# 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