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品经理的职责是提出需求,并跟进开发、测试、上线整个过程,是全程的角色,从前期一直到产品交付给客户。
2、产品的商业模式:
o2o形式:(O2O营销模式又称离线商务模式,是指线上营销线上购买带动线下经营和线下消费。O2O通过打折、提供信息、服务预订等方式,把线下商店的消息推送给互联网用户,从而将他们转换为自己的线下客户)
爱彼迎,民宿平台,线上预定,线下消费
uber,打车平台,线上打车,线下坐车
ofo,共享单车平台,线上找车、开锁,线下开车
纯线上业务:
yelp 点评网站,纯线上点评,无线下消费环节
3、需求漏斗模型
顺序:用户原始需求、用户认为的需求、用户表述的需求、产品经理理解的需求、需求分析结果。
4、需求金字塔:KANO模型
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将影响满意度的因素划分为五个类型,包括:
基本型需求也称为必备型需求、理所当然需求,是顾客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因素的基本要求。
期望型需求也称为意愿型需求。是指顾客的满意状况与需求的满足程度成比例关系的需求,此类需求得到满足或表现良好的话,客户满意度会显著增加,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水平超出顾客期望越多,顾客的满意状况越好。
魅力型需求又称兴奋型需求。指不会被顾客过分期望的需求。
无差异型需求不论提供与否,对用户体验无影响。
反向型需求又称逆向型需求,指引起强烈不满的质量特性和导致低水平满意的质量特性,因为并非所有的消费者都有相似的喜好。
3、竞品分析:
维度很多,要根据具体职责和目的选择侧重点
一定要对分析结论进行总结产出
尽量保持客观,避免过多主观评价
方法:
体验法,即通过深度体验试用竞品,熟悉其运作流程和模式。
回溯法,即回溯单个竞品在不同的时期的不同策略,关注功能点的上线的时间和消失的时间。
空雨伞是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提出的一个思考模型,“空”指的是事实,即现状如何;“雨”指的是意义,即这种现状意味着什么;“伞”指的是解决方案,即从该意义推到出要做什么。
FAB法则,即属性、作用、益处的法则。Feature、Advantage和Benefit,按照这样的顺序来介绍,就是说服性演讲的结构,它达到的效果就是让客户相信你的是最好的,适用于销售领域
4、
DNU(Daily New Users): 每日新登入用户数量
AU(Active Users):活跃用户,统计周期内,登录过的用户数
PU ( Paying Users):付费用户
APA(Active Payment Account):活跃付费用户数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平均每用户收入
ARPPU (Average Revenue Per Paying User): 平均每付费用户收入
5、产品需求文档的组成模块
版本信息
产品概述
功能需求
非功能性需求:安全、性能、体验等需求
需要体现:版本号、需求描述分析、流程图
6、uv和pv
UV(独立访客):即Unique Visitor,访问您网站的一台电脑客户端为一个访客。
PV(page view):即页面浏览量,或点击量;用户每1次对网站中的每个网页访问均被记录1次。用户对同一页面的多次访问,访问量累计。
简单来说:
UV = 一个人
PV = 人次(只认次数,不认人)
7、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又称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波士顿咨询集团法、四象限分析法、产品系列结构管理法等。波士顿矩阵认为一般决定产品结构的基本因素有两个:即市场引力与企业实力。通过以上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会出现四种不同性质的产品类型,形成不同的产品发展前景:
①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双高”的产品群(明星类产品);
②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双低”的产品群(瘦狗类产品);
③销售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低的产品群(问题类产品);
④销售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群(金牛类产品)。
优先级最低的是瘦狗类产品
8、需求分析是指在系统设计之前和设计、开发过程中对用户需求所作的调查与分析,是系统设计、系统完善、系统维护的依据。
9、需求三要素:用户、场景、诉求
10、需求管理:采集 分析 归档 挖掘(需求挖掘是对用户的隐形需求进行深挖,是需求管理的最后一步)
11、作为产品经理经常会接到用户通过各种渠道对产品的反馈,优先做的一定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
易错:
用户呼声最高,可能成本极高,不一定投入产出比高
成本最低的,不一定价值高
领导也是人,领导认为做的,不一定投入产出比高
用户反馈一定程度上反映产品价值,所以需要关注
12、需求评审是产品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参与的人员包括:
产品经理需要将理解需求转化为产品方案,
开发需要将需求和产品方案进行落地,
测试需要基于需求进行针对性测试,所以都需要参加。
运维是上线后的维护,不需要对需求有太深的链接,所以无需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