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先对SPI和QSPI的基础知识简单说明。SPI是串行外设接口,用于短距离通信,全双工,主从结构,四线制(SCLK、MOSI、MISO、CS)。QSPI是Queued SPI,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通常用于连接闪存,通过队列机制和内存映射提高效率。
用户可能在使用ARM芯片,比如STM32系列,需要具体的寄存器配置、代码示例以及SPI和QSPI的区别与应用场景。需要确保内容准确,涵盖初始化步骤、数据传输示例,以及常见问题。
接下来,我们需要考虑ARM架构下的不同厂商(如ST、NXP)可能有不同的库和配置方式,用户可能需要通用方法或特定于某款芯片的例子。例如,STM32使用HAL库,而NXP可能有不同的SDK。为了普适性,可能需要使用标准外设库或伪代码,同时指出不同厂商的差异。
需要详细说明SPI的配置步骤:时钟极性、相位、数据大小、主从模式、速率等。QSPI的配置可能更复杂,涉及内存映射模式、命令序列、四线模式等。可能还需要对比SPI和QSPI的性能差异,比如QSPI如何通过增加数据线和命令队列提高速度。
用户可能需要实际代码示例,比如初始化SPI外设、发送接收数据,以及QSPI的读写操作。同时,需要注意错误处理,比如超时、总线冲突等。此外,硬件连接(引脚配置、上拉电阻等)也是关键点,可能影响通信稳定性。
还要考虑常见的应用场景,比如SPI连接传感器、显示屏,QSPI连接外部Flash存储。需要举出具体例子,如使用SPI读取温湿度传感器数据,使用QSPI存储固件或配置数据。
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包括时钟配置错误、从设备选择信号问题、DMA使用、中断处理等。需要解释如何调试这些问题,比如使用逻辑分析仪检查信号波形,确保时序符合设备要求。
最后,总结SPI和QSPI的优缺点,帮助用户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接口。确保内容结构清晰,分步骤讲解,代码示例正确,并强调关键配置点和注意事项。
在ARM架构中,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和QSPI(Quad SPI)是常用的高速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连接Flash存储器、传感器、显示屏等外设。以下是它们的详细使用实例及配置方法。
一、SPI 基础与使用实例
- SPI 基础
接口定义:
SCLK:时钟线(主设备控制)
MOSI:主设备输出,从设备输入
MISO:主设备输入,从设备输出
CS/SS:片选信号(低电平有效)
模式:由时钟极性(CPOL)和相位(CPHA)决定,共4种模式。
速率:通常可达几十MHz,具体由主设备配置。
- ARM 芯片 SPI 配置(以STM32为例)
以下使用STM32 HAL库配置SPI为主机模式,连接SPI Flash(如W25Q128)。
步骤1:初始化SPI外设
c
复制
#include “stm32f4xx_hal.h”
SPI_HandleTypeDef hspi;
void SPI_Init(void) {
hspi.Instance = SPI1;
hspi.Init.Mode = SPI_MODE_MASTER;
hspi.Init.Direction = SPI_DIRECTION_2LINES; // 全双工
hspi.Init.DataSize = SPI_DATASIZE_8BIT;
hspi.Init.CLKPolarity = SPI_POLARITY_LOW; // CPOL=0
hspi.Init.CLKPhase = SPI_PHASE_1EDGE; // CPHA=0 (模式0)
hspi.Init.NSS = SPI_NSS_SOFT; // 软件控制片选
hspi.Init.BaudRatePrescaler = SPI_BAUDRATEPRESCALER_4; // 时钟分频 (系统时钟/4)
hspi.Init.FirstBit = SPI_FIRSTBIT_MSB;
if (HAL_SPI_Init(&hspi) != HAL_OK) {
Error_Handler();
}
}
步骤2:实现片选信号控制
c
复制
#define SPI_FLASH_CS_PIN GPIO_PIN_4
#define SPI_FLASH_CS_PORT GPIOA
void SPI_CS_Enable(void) {
HAL_GPIO_WritePin(SPI_FLASH_CS_PORT, SPI_FLASH_CS_PIN, GPIO_PIN_RESET);
}
void SPI_CS_Disable(void) {
HAL_GPIO_WritePin(SPI_FLASH_CS_PORT, SPI_FLASH_CS_PIN, GPIO_PIN_SET);
}
步骤3:SPI数据传输
c
复制
// 发送并接收一个字节
uint8_t SPI_TransmitReceive(uint8_t data) {
uint8_t rx_data;
HAL_SPI_TransmitReceive(&hspi, &data, &rx_data, 1, 1000); // 超时1秒
return rx_data;
}
// 读取Flash ID(示例:W25Q128的ID为0xEF4018)
uint32_t SPI_Flash_ReadID(void) {
uint8_t cmd = 0x9F; // 读ID命令
uint8_t id[3];
SPI_CS_Enable();
HAL_SPI_Transmit(&hspi, &cmd, 1, 1000);
HAL_SPI_Receive(&hspi, id, 3, 1000);
SPI_CS_Disable();
return (id[0] << 16) | (id[1] << 8) | id[2];
}
3. 关键注意事项
时序匹配:确保SPI模式(CPOL/CPHA)与从设备一致。
片选信号:需在传输前后手动控制CS引脚。
DMA优化:大数据传输时可使用DMA减少CPU占用。
中断处理:通过中断或轮询方式检查传输完成。
二、QSPI 基础与使用实例
- QSPI 基础
特点:
四线模式:DQ0-DQ3(数据线),支持单/双/四线传输。
内存映射模式:将外部Flash映射到CPU地址空间,直接通过指针访问。
命令队列:支持多命令自动执行,提升效率。
适用场景:高速Flash(如Nor Flash)、大容量存储。
- ARM 芯片 QSPI 配置(以STM32为例)
以连接QSPI Flash(如MX25L51245G)为例。
步骤1:QSPI初始化
c
复制
#include “stm32f7xx_hal.h”
QSPI_HandleTypeDef hqspi;
void QSPI_Init(void) {
hqspi.Instance = QUADSPI;
hqspi.Init.ClockPrescaler = 2; // 时钟分频(系统时钟/2)
hqspi.Init.FifoThreshold = 4;
hqspi.Init.SampleShifting = QSPI_SAMPLE_SHIFTING_HALFCYCLE;
hqspi.Init.FlashSize = 23; // Flash容量为2^23 bytes(64MB)
hqspi.Init.ChipSelectHighTime = QSPI_CS_HIGH_TIME_2_CYCLE;
hqspi.Init.ClockMode = QSPI_CLOCK_MODE_0; // CPOL=0, CPHA=0
if (HAL_QSPI_Init(&hqspi) != HAL_OK) {
Error_Handler();
}
}
步骤2:配置Flash的命令序列
c
复制
// 发送读命令(四线模式)
uint8_t QSPI_ReadData(uint32_t address, uint8_t *buffer, uint32_t size) {
QSPI_CommandTypeDef cmd;
cmd.InstructionMode = QSPI_INSTRUCTION_1_LINE;
cmd.Instruction = 0xEB; // Fast Read Quad I/O命令
cmd.AddressMode = QSPI_ADDRESS_4_LINES;
cmd.AddressSize = QSPI_ADDRESS_24_BITS;
cmd.Address = address;
cmd.DataMode = QSPI_DATA_4_LINES;
cmd.DummyCycles = 6; // 根据Flash手册设置
cmd.NbData = size;
cmd.DdrMode = QSPI_DDR_MODE_DISABLE;
cmd.DdrHoldHalfCycle = QSPI_DDR_HHC_ANALOG_DELAY;
if (HAL_QSPI_Command(&hqspi, &cmd, 1000) != HAL_OK) {
return HAL_ERROR;
}
if (HAL_QSPI_Receive(&hqspi, buffer, 1000) != HAL_OK) {
return HAL_ERROR;
}
return HAL_OK;
}
步骤3:内存映射模式访问
c
复制
// 启用内存映射模式后,直接通过指针读取数据
void QSPI_Enable_MemoryMapped(void) {
QSPI_CommandTypeDef cmd;
cmd.InstructionMode = QSPI_INSTRUCTION_1_LINE;
cmd.Instruction = 0xEB; // Fast Read Quad I/O命令
cmd.AddressMode = QSPI_ADDRESS_4_LINES;
cmd.AddressSize = QSPI_ADDRESS_24_BITS;
cmd.DataMode = QSPI_DATA_4_LINES;
cmd.DummyCycles = 6;
cmd.DdrMode = QSPI_DDR_MODE_DISABLE;
cmd.DdrHoldHalfCycle = QSPI_DDR_HHC_ANALOG_DELAY;
HAL_QSPI_MemoryMapped(&hqspi, &cmd);
}
// 直接访问Flash数据
uint32_t flash_base_addr = 0x90000000; // QSPI映射的起始地址
uint32_t data = (volatile uint32_t)(flash_base_addr + 0x1000); // 读取0x1000地址的数据
3. QSPI 关键注意事项
四线模式支持:确保Flash支持QSPI协议,并正确配置DQ0-DQ3引脚。
时序配置:Dummy Cycles需根据Flash手册设置(通常6-10个周期)。
内存映射限制:写入操作仍需通过命令模式完成。
性能优化:使用DMA或命令队列提升吞吐量。
三、SPI 与 QSPI 对比
特性 SPI QSPI
数据线数量 1-2条(单工/半双工) 4条(全双工)
最大速率 通常≤50MHz 可达100MHz+
内存映射 不支持 支持,直接访问外部Flash
适用场景 低速传感器、EEPROM 高速Flash、大容量存储
配置复杂度 简单 复杂(需配置命令序列、Dummy周期)
四、常见问题与调试技巧
- SPI/QSPI通信失败
检查引脚配置:确认SCLK、MOSI/MISO、CS引脚映射正确。
逻辑分析仪:捕获波形,验证时钟极性、相位和数据对齐。
从设备响应:确保从设备已上电且片选信号有效。
- QSPI内存映射异常
地址对齐:某些Flash要求按4字节或页对齐访问。
缓存问题:禁用缓存或调用SCB_InvalidateDCache()确保数据一致性。
- 速率优化
时钟分频:根据系统时钟和Flash支持的最大频率调整分频值。
DMA传输:使用DMA减少CPU干预(如HAL_SPI_Transmit_DMA)。
五、总结
SPI:适合低速、简单的外设连接,配置灵活。
QSPI:适合高速Flash访问,通过内存映射提升性能,但配置复杂。
通过合理选择接口并正确配置时序,可以充分发挥ARM架构下SPI/QSPI的性能优势。实际开发中需结合具体芯片手册和外设要求调整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