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我的博客:算法复杂度
- 💖 作者简介:大家好,我是MilesChen,偏前端的全栈开发者。
- 📝 优快云主页:爱吃糖的猫🔥
- 📣 我的博客:爱吃糖的猫
- 📚 Github主页: MilesChen
- 🎉 支持我:点赞👍+收藏⭐️+留言📝
- 💬介绍:The mixture of WEB+DeepLearning+Iot+anything🍁
递归算法时间复杂度 = 递归的次数 * 每次递归中的操作次数
递归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 每次递归的空间复杂度 * 递归深度
时间复杂度
- 统计的是算法的「计算操作数量」,而不是「运行的绝对时间」。计算操作数量和运行绝对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并不相等。算法运行时间受到「编程语言 、计算机处理器速度、运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同样的算法使用 Python 或 C++ 实现、使用 CPU 或 GPU 、使用本地 IDE 或力扣平台提交,运行时间都不同。
- 体现的是计算操作随数据大小 N 变化时的变化情况。假设算法运行总共需要「 1 次操作」、「 100次操作」,此两情况的时间复杂度都为常数级 O(1) ;需要「 N 次操作」、「 100N 次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为O(N) 。
时间复杂度具有「最差」、「平均」、「最佳」三种情况,分别使用 (欧米可容)O , (西塔)Θ , (欧米茄)Ω 三种符号表示。
复杂度只与N有关
O(1):运行次数与 N大小呈常数关系,即不随输入数据大小 N 的变化而变化
O(logN): 对数阶,对数阶常出现于「二分法」、「分治」等算法中,体现着 “一分为二” 或 “一分为多” 的算法思想。
O(N):循环运行次数与 N 大小呈线性关系,注意:即使有一层循环a,这样的与N无关的循环,也是O(N)
O(NlogN): 线性对数,两层循环相互独立,第一层和第二层时间复杂度分别为O(logN)和 O(N),如
「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
O(N2):冒泡排序,第一层为O(N),第二层为O(N/2),[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JIcySgGZ-1686813594312)(算法复杂度_files/0b5bc695-339c-4ff2-9b31-46f500511f79.png)],所以冒泡是O(N2)
O(2^N): 指数阶,递归操作,1-2-4-8.函数中两次递归,如果函数中三次递归应该是O(3^N)
O(N!):全排列问题,阶乘常使用递归实现,算法原理:第一层分裂出 N 个,第二层分裂出 N - 1 个,…… ,直至到第 N 层时终止并回溯
def algorithm(N):
if N <= 0: return 1
count = 0
for _ in range(N):
count += algorithm(N - 1)
return count
空间复杂度
指令空间:编译后,程序指令所使用的内存空间。
数据空间:算法中的各项变量使用的空间,包括:声明的常量、变量、动态数组、动态对象等使用的内存空间。
class Node:
def __init__(self, val):
self.val = val
self.next = None
def algorithm(N):
num = N # 变量
nums = [0] * N # 动态数组
node = Node(N) # 动态对象
栈帧空间:
O(1):普通常量、变量、对象、元素数量与输入数据大小 NN 无关的集合,皆使用常数大小的空间。
O(logN): 对数阶常出现于分治算法的栈帧空间累计、数据类型转换等
O(N):元素数量与 N 呈线性关系的任意类型集合(常见于一维数组、链表、哈希表等)、单层递归,皆使用线性大小的空间。
O(N^2):元素数量与 NN 呈平方关系的任意类型集合(常见于矩阵),皆使用平方大小的空间。
def algorithm(N):
num_matrix = [[0 for j in range(N)] for i in range(N)]
node_matrix = [[Node(j) for j in range(N)] for i in range(N)]
递归调用时同时存在 N 个未返回的 algorithm() 函数,使用 O(N) 栈帧空间;每层递归函数中声明了数组,平均长度为N/2 ,使用O(N) 空间;因此总体空间复杂度为 O(N ^2 ) 。
def algorithm(N):
if N <= 0: return 0
nums = [0] * N
return algorithm(N - 1)
O(2^N):
复杂度速查表
有任何疑问和想法,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