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VC原理-图像的二维变换与离散余弦变换(DCT)

本文介绍了在HEVC编码中二维离散余弦变换(DCT)的原理,包括可分性和对称性,以及如何用矩阵表示二维变换。文章还探讨了DCT的正反变换,并提供了相关代码实现,展示了如何在MATLAB中进行DCT变换。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最近在做RDOQ算法优化和硬件系统结构设计,建立其时序模型,估算算法的硬件复杂度。在做这部分工作的同时,博主学习了图像的二维变换与离散余弦变换(DCT),总结如下:

1. 图像的二维离散变换
  与一维的有限长离散非周期信号存在傅里叶变换(DFT)一样,图像作为一个二维离散信号同样存在着二维离散变换(注意这里是介绍一个通用的概念,二维离散变换,包括了DFT、DCT等多种变换在内的一种通式写法),其通式可以表达为
图像的二维离散变换

1.1 二维变换的可分性与对称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一个二维变换核同时具备可分性与对称性,此时允许用两个一维变换来计算二维变换,即首先沿着输入的行(列)进行一维变换,接着用第一步得到的结果再对列(行)进行一维变换。当变换对的正反变换都满足这个条件时,且 f(x,y)f(x,y) 是大小为 M×MM×M 的方形图像时,式(2.6-30)和式(2.6-31)可表示为矩阵形式
T=AFAT
其中 FF 矩阵是包含元素 f(x,y)f(x,y) 的 的M×M的M×M 矩阵,AA 矩阵是有元素 ai,j=r1(i,j)ai,j=r1(i,j) 的 M×MM×M 矩阵,TT 是 M×MM×M 变换的结果,其值为 T(u,v),u,v=0,1,…,M−1T(u,v),u,v=0,1,…,M−1,其中的 AA 矩阵并不是所说的基函数或者基图像,而由r(x,y,u,v)r(x,y,u,v) 构成的图像才是基图像。具体什么事基函数,如何获得基图像将在下面说明。
1.2 为什么二维变换可以用矩阵表示
  首先回顾一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