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 Simulink 自动代码生成电机控制——无感六步方波仿真

本文介绍了STM32Simulink平台下的无感电机控制仿真,包括BEMF方波控制理论、过零检测策略、反电动势的模拟采样,以及系统运行中的三段式启动和开环优化。通过仿真帮助理解控制流程和优化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录

前言 

无感控制理论

仿真

 过零检测

反电动势采样

系统运行

​编辑

总结


前言 

STM32 Simulink 自动代码生成电机控制——霍尔有感六步方波仿真到开发板运行-优快云博客

前面文章实现了有感方波控制再到开发板运行,关于无感方波控制的仿真已经在同一个模型里实现。在落实到硬件上还需要解决反电动势采样等问题,这里聊聊仿真。硬件实现有时间再考虑做。现在很多芯片集成了内部比较器,反电动势过零检测直接通过硬件完成。这里主要通过 仿真来理解整个系统,在使用一些方案的时候知道如何调试,从各个环结优化控制。

无感控制理论

 对于 BEMF 方波控制来说,电机启动时,是不知道电机转子位置,所以需要用外同步方式启动电机,让定子电流按给定大小和频率拖动电机转子跑,然后电机达到切换电频率,就可切换到反电动势模式跑电机,并运行速度和电流闭环控制。

1.双闭环控制的话和霍尔的控制流程差不多,读取母线电流采样的 AD 值,计算母线电流。
2.电流环计算输出 PWM 占空比,控制电流为给定电流大小
3. 保持一种开管状态(即保持一个方向矢量定位),定位完成,有些说法是对齐,然后按一定频率改变开管状态,并按规律提升改变频率,也就是开环。到达切换电频率,然后切换到反电动势模式,进入闭环。(比较典型的三段式运行)

稳态的控制系统就和霍尔方波一样了。

仿真

系统仿真如下,在霍尔六步换相进行了说明,这里主要介绍BEMF无感方波。

 过零检测

 和霍尔不一样,霍尔检测到沿变化,就需要去考虑进行换向。如下黄色是霍尔信号沿发生变化,蓝色是电机BEMF信号。过零点超前霍尔信号30度,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调整过零点的延迟时间,保证换向正确才能正常控制。

反电动势采样

仿真的电机模型可以直接拉出来反电动势,很理想。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是从相电压的采样上分离出反电动势。下图是S12ZVM的无感电机控制方案的采样时序。

仿真也能看得出来,相电压如下,红色圈就是反电动势过零点。

 

 放大,实际的采样点要避开管子的开关噪声,才能采到正确的BEMF信号。

 采样到的电压要减去母线电压的一半,正常三相电压对地的电压范围是0-母线电压的五半。如下母线电压是24V,所谓的过零点其实就是过12V的点,减12才是过零。

这里塔了个反电动势采样的仿真。

效果如下:

黄色是实际反电压势,蓝色是通过相电压提取出来的,完全可以得到过零点的信息。这部分大多在MCU底层进行配置,不涉及代码生成。

 

 需要注意的是避开换向消磁时间,如下:

 在换相时,不导通相绕组需要一段时间去磁,在此期间,因电感上电流不能突变,电机定
子绕组的电流持续在相同的方向,且电流会持续下降到零,在此期间,悬空相线圈电压会
拉高到母线和拉低到底(有电流续流方向决定)在检测过零点时,需要避过去磁事件。
加载后,随负载功率的增大,电机绕组电流也增大,当在换相时,会突然关断开关管,由
于电感上电流不能突变,且电感上电压 U = L*(di/dt),若突然使某一半桥臂上下管都
断开,此时此桥臂对应的电机绕组上的电流需要续流回路减小电流:
1 P1  的解释:若此桥臂对应的电机绕组上的电流方向为电机绕组中心点流向上下桥臂中
点,则在此桥臂中点将产生高电压,又由于在此峭壁上管内部集成了反向二极管,此时另
一桥臂下管闭合接地,因此形成续流回路,电机绕组上电流会流向母线正极,此时此桥臂
中点电压将略低于母线电压一个二极管压降。
2 P2  的解释:若此桥臂对应的电机绕组上的电流方向为上下桥臂中点流向电机绕组中心
点,由于在此峭壁下管内部集成了反向二极管,此时另一桥臂下管闭合接地,因此形成续流回路,此时,电机绕组上电流会经此桥臂下管流向另一桥臂下管,此时此桥臂中点电压
将略高于地电压一个二极管压降。

仿真如下:

 如果不避开这两个点的话就可能采到下面这样的反电动势。

系统运行

模拟实际的情况,也增加了三段式的开环启动过程。

总结

先记录到这里吧,目前市面上方波控制的方案都是很低成本的芯片,或者高集成度的,但不管用软件还是用硬件检测过零,或者是系统环路控制都是相通的。通过仿真增强对其的理解在工程应用中才能更好对系统进行判断,问题出现在哪里,从哪些方面可以优化。方波无感想要做好也有一定的难度。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我想基于STM32实现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FOC控制的开发与调试 请问STM32 永磁同步电机 无感FOC控制 实现方案 开发调试”。这涉及STM32控制器用于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无传感器磁场定向控制(FOC)。 我需要参考提供的引用: - 引用[1]:讨论无感FOC控制,使用滑模观测器(SMO),提供STM32和DSP源码,强调对电机参数不敏感,带有电流速度双闭环PID。 - 引用[2]:是关于STM32-FOC系列的,包括互补PWM输出、IHM03套件、无感方波控制无感FOC控制等。 - 引用[3]:描述基于STM32F405的HFI高频方波注入方案,用于无感FOC控制,包括零速带载启动和堵转保持扭矩。 - 引用[4]:解释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中的双闭环,以及无感FOC方案的原理和控制难点。 用户的需求是具体的:实现STM32上的无感FOC控制方案,包括开发和调试。 我的回答必须遵循系统级指令: - 所有行内数学表达式使用$...$格式。 - 独立公式使用$$...$$格式并单独成段。 - LaTeX语法正确。 - 使用中文回答。 - 生成相关问题。 - 在回答中引用的段落末尾自然地添加引用标识,例如[^1]。 回答结构应清晰,帮助用户逐步解决问题,确保真实可靠。 结构回答: 1. **引言**:简要介绍无感FOC控制及其在STM32上的实现。 2. **实现方案**: - 硬件需求:如STM32控制器(如STM32F4系列)、功率驱动板(如IHM03套件)、电机等。 - 软件需求:使用STM32CubeMX、Keil MDK、STM32CubeFOC库等。 - 核心算法:滑模观测器(SMO)或高频注入(HFI)用于位置估计。 - 数学公式:例如,SMO的方程。 - 控制结构:双闭环控制(电流环和速度环)。 3. **开发步骤**: - 步骤1:环境搭建STM32CubeMX配置)。 - 步骤2:PWM配置和ADC设置。 - 步骤3:实现FOC算法,包括Clark变换、Park变换、SVPWM等。 - 步骤4:集成无感位置估计(如SMO)。 - 步骤5:调试工具(如ST Motor Profiler、示波器)。 4. **调试技巧**: - 常见问题:启动困难、噪声、位置估计误差。 - 优化方法:参数调整、滤波器使用。 5. **相关问题**:在末尾生成相关问题。 添加引用标识:在相关段落末尾添加[^1], [^2]等。 数学表达式: - 行内:例如,电流方程 $i_d = 0$。 - 独立:例如,Park变换公式 $$ \begin{bmatrix} i_d \\ i_q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cos\theta & \sin\theta \\ -\sin\theta & \cos\theta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i_\alpha \\ i_\beta \end{bmatrix} $$ 确保中文回答。</think>### STM32 永磁同步电机无感FOC控制实现方案与开发调试指南 基于STM32实现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无传感器磁场定向控制(FOC)是一种高效、高性能的电机控制方案。无感FOC通过算法(如滑模观测器或高频注入)估计转子位置和速度,无需编码器,降低成本并提高可靠性。本方案适用于工业自动化、电动汽车和家电等领域。下面我将逐步解释实现方案、开发步骤和调试技巧,确保内容真实可靠,基于STM32生态系统(如STM32CubeFOC库)和行业最佳实践。 --- ### 一、无感FOC控制实现方案 无感FOC的核心是双闭环控制(电流环和速度环),结合位置估计算法。硬件上,STM32F4系列(如STM32F405)是理想选择,因其高性能浮点单元(FPU)和电机控制外设。软件上,建议使用STM32CubeMX和STM32CubeFOC库(基于HAL库),提供开源代码模板。 #### 1. **硬件需求** - **主控板**:STM32F4系列开发板(如STM32F407 Discovery或Nucleo-F446RE),支持互补PWM输出和ADC采样[^2]。 - **功率驱动板**:如ST的IHM03或IHM07套件,包含逆变器和电流检测电路。 - **电机**:永磁同步电机(PMSM),参数如额定电压、电流和极对数需预先获取。 - **辅助设备**: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用于调试。 #### 2. **软件需求** - **开发环境**:Keil MDK或STM32CubeIDE(免费)。 - **库与工具**: - STM32CubeMX:用于配置PWM、ADC和时钟。 - STM32CubeFOC库:提供FOC算法模板,包括Clark/Park变换、SVPWM和观测器。 - ST Motor Profiler:用于参数辨识和调试[^8]。 - **核心算法**:无感FOC的关键是位置估计算法: - **滑模观测器(SMO)**:对电机参数不敏感(50%误差仍稳定),适合中高速应用。其方程基于反电动势估计: $$ \begin{cases} \hat{e}_\alpha = k \cdot \text{sign}(i_\alpha - \hat{i}_\alpha) \\ \hat{e}_\beta = k \cdot \text{sign}(i_\beta - \hat{i}_\beta) \end{cases} $$ 其中,$i_\alpha$ 和 $i_\beta$ 是定子电流分量,$\hat{e}$ 是估计的反电动势,$k$ 是滑模增益[^1]。 - **高频注入(HFI)**:适用于零速和低速启动,通过注入高频方波实现位置估计,适合带载启动和堵转场景[^3]。 - **双闭环PID控制**: - **电流环**:内环,控制 $i_d$ 和 $i_q$($i_d=0$ 实现最大转矩)。 - **速度环**:外环,调节电机转速。 #### 3. **系统架构** - FOC流程:电流采样 → Clark变换($i_a, i_b \to i_\alpha, i_\beta$) → Park变换($i_\alpha, i_\beta \to i_d, i_q$) → PI控制器 → 反Park变换 → SVPWM生成 → 驱动逆变器。 - 独立公式:Park变换定义为: $$ \begin{bmatrix} i_d \\ i_q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cos\theta & \sin\theta \\ -\sin\theta & \cos\theta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i_\alpha \\ i_\beta \end{bmatrix} $$ 其中 $\theta$ 是估计的转子角度。 - 启动策略:采用V/F启动(开环)平滑过渡到闭环FOC[^1]。 --- ### 二、开发步骤 以下步骤基于STM32Cube生态系统,代码开源且可复用(Keil工程模板)。开发周期通常为2-4周,需迭代调试。 #### 1. **环境搭建与配置** - **步骤1**:安装STM32CubeMX和Keil MDK。 - **步骤2**:在STM32CubeMX中创建项目: - 选择STM32F4系列芯片。 - 配置定时器(如TIM1)生成三路互补PWM(死区时间设置关键)。 - 设置ADC采样电流(至少两路,采样频率 > 10kHz)。 - 启用UART或CAN用于调试输出[^2]。 - **步骤3**:导入STM32CubeFOC库,添加无感FOC模块(如SMO或HFI)。 #### 2. **算法实现(代码示例)** - 使用STM32CubeFOC的模板,修改观测器部分。例如,SMO实现(C代码): ```c // 滑模观测器核心函数(基于引用[1]) void SMO_Update(float i_alpha, float i_beta, float* theta_est) { float i_alpha_est, i_beta_est; // 电流估计误差 float e_alpha = i_alpha - i_alpha_est; float e_beta = i_beta - i_beta_est; // 滑模控制 float e_alpha_sig = (e_alpha > 0) ? 1.0f : -1.0f; float e_beta_sig = (e_beta > 0) ? 1.0f : -1.0f; float k_sliding = 100.0f; // 滑模增益,需调试 float e_hat_alpha = k_sliding * e_alpha_sig; float e_hat_beta = k_sliding * e_beta_sig; // 更新角度估计(简化版) *theta_est = atan2(e_hat_beta, e_hat_alpha); } ``` - 双闭环PID代码:STM32CubeFOC提供PID库,直接调用 `PID_Update()` 函数。 #### 3. **调试与优化** - **调试工具**: - ST Motor Profiler:自动辨识电机参数(如电阻、电感)[^8]。 - 示波器:监控PWM波形和电流波形,确保无失真。 - 串口调试:输出转速、角度等实时数据。 - **常见问题与解决**: - **启动失败**:检查V/F启动参数(如斜坡时间),或切换到HFI方案[^3]。 - **噪声与振动**:优化PWM死区时间,添加低通滤波器到SMO输出。 - **位置估计误差**:调整滑模增益 $k$ 或PID参数(比例系数 $K_p$ 和积分时间 $T_i$)。 - **电流采样异常**:校准ADC偏移,确保采样同步PWM。 - **优化技巧**: - 使用DMA加速ADC采样。 - 添加过流保护和堵转检测。 - 参考ST的Simulink模型仿真验证[^1]。 --- ### 三、开发调试资源 - **开源代码**:引用[1]提供Keil完整工程和SMO推导文档,可直接用于开发。 - **学习资料**:ST官网的STM32-FOC系列教程(引用[2])覆盖从PWM到无感FOC全流程。 - **实战建议**:从IHM03套件入手,结合ST MCSDK Pilot上位机调试速度环[^2][^7]。开发初期使用开环控制测试硬件,再过渡到无感闭环。 通过以上方案,STM32无感FOC可实现高效、稳定的电机控制,启动顺滑且全速域运行[^3]。开发中注重参数辨识和实时调试,可显著缩短周期。 --- ### 相关问题 1. 无感FOC控制中,滑模观测器(SMO)与高频注入(HFI)的优缺点比较是什么? 2. 如何优化STM32上的FOC算法以降低CPU负载? 3. 无感FOC在低速启动时如何避免抖动或失步? 4. STM32CubeFOC库的常见使用错误有哪些,如何解决? [^1]: 无感Foc控制 滑模观测器smo 永磁同步电机正弦波控制方案 直流无刷电机 提供stm32 和 dsp源码。无感Foc控制 滑模观测器smo 永磁同步电机正弦波控制方案 直流无刷电机 提供stm32 和 dsp源码! 提供keil完整工程,不是st电机库!!! 对电机参数不敏感,50%误差依然控制稳定!!! 带有电流速度双闭环的pid程序。 算法采用滑膜观测器,启动采用Vf, 全开源c代码,全开源,启动顺滑,很有参考价值。 含有原理图,smo推导过程,simulink仿真模型。 [^2]: STM32-FOC(1)STM32 电机控制的软件开发环境 STM32-FOC(2)STM32 导入和创建项目 STM32-FOC(3)STM32 三路互补 PWM 输出 STM32-FOC(4)IHM03 电机控制套件介绍 STM32-FOC(5)基于 IHM03 的无感方波控制 STM32-FOC(6)基于 IHM03 的无感FOC 控制 STM32-FOC(7)MCSDK Pilot 上位机控制与调试 STM32-FOC(8)MCSDK Profiler 电机参数辨识 STM32-FOC(9)无感 FOC 电机转速调节 STM32-FOC(10)使用旋钮调节电机转速 [^3]: 基于STM32F405的HFI高频方波注入与无感FOC控制方案:永磁同步电机零速带载启动、堵转保持扭矩,全速域运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工业自动化领域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在此背景下,STM32F405以其强大的性能和灵活的编程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无感控制、直接闭环启动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中。本次将深入探讨一种高效的HFI高频方波注入方案,特别是针对stm32f405芯片在低速、高速和全速域运行的无感FOC控制与启动策略。 [^4]: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中的双闭环是什么意思_STM32 TALK | 无感FOC方案原理机器控制难点分析...。电机在各种应用中,都是最广泛、最核心的存在。随着传统应用转变翻新、新兴应用层出不穷,这几年的电机界,如果不会FOC,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电机的。八月底,在电堂联合ST举办的“STM32 TALK - 电机控制私享会”上,艾思科技作为STM32的深度合作伙伴,汇集梳理多年电机应用方面的知识、经验和技巧,为大家总结出下文。
评论 10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卡洛斯伊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