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测量原理

本文探讨了三角测量原理在视觉定位中的应用,通过相似三角形理论,利用目标与传感器间的距离及角度信息,计算目标点的三维坐标。介绍了如何通过已知距离和角度求解目标距离,并进一步获取其坐标。

作者:乐少行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19009/answer/9489276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角测量原理就是相似三角形,有多种变形。

我想你的机器人定位方法用的应该指的是视觉定位吧?所以关键在于求出目标和传感器间的距离d,然后通过自己建立的世界坐标系,利用相似关系可以得到目标点的三维坐标。

--------------------------------------------------------------

下面讨论利用三角函数来描述的三角测量法。

(下图和公式从维基百科搬运,我稍微再补充一下。)

 

如图所示的问题比较简单,要求船离海岸的距离d。我们可以把船视为质点C,并假设ABC在同一水平面内,

 

我们知道,已知两个角和共用边可以唯一确定一个三角形。图中AB间距离确定为l,∠CAB=α,∠CBA=β。l、α、β均已知,那么这个三角形已经确定了。

 

那么很容易列出下面的关系式

With l be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and B we have
l=d \left( \frac{1}{\tan\alpha}+\frac{1}{\tan\beta} \right) Using the trigonometric identities tan α = sin α / cos α and sin(α + β) = sin α cos β + cos α sin β, this is equivalent to:
l=d\left(\frac{\cos\alpha}{\sin\alpha}+\frac{\cos\beta}{\sin\beta}\right) l=d \frac{\sin(\alpha+\beta)}{\sin\alpha\sin\beta} therefore:
d=l \frac{\sin\alpha\sin\beta}{\sin(\alpha+\beta)}

现在d有了,假设C到AB的垂足为D。AD=d/tanα。如果以A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AB为x轴正向,DC为y正方向,z正方向向上。那么C点三维坐标就是(d/tanα, d, 0)。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