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ell法则的推导

Snell法则的推导

    众所周知,Snell在声学和光学中是应用很广泛的,当声(光)从一种介质传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射折射现象(不是垂直入射时),而折射遵循着某种特定的规则,这个规则即使Snell法则。

    假设一平面波(声音)从介质一传入介质二,两种介质中的声速不同,分别为c1、c2c_1、c_2c1c2,界面处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比为θ1、θ2\theta_1、\theta_2θ1θ2,则折射定律遵循:

sinθ1c1=sinθ2c2 \frac{sin \theta_1}{c_1} = \frac{sin \theta_2}{c_2} c1sinθ1=c2sinθ2

cosβ1c1=cosβ2c2 \frac{cos \beta_1}{c_1} = \frac{cos \beta_2}{c_2} c1cosβ1=c2cosβ2
其中,beta1、beta2beta_1、 beta_2beta1beta2分别表示介质一和介质二中的掠射角,和入射角成互余关系。

    我们都知道这个公式,但是这种现象怎么解释呢? 其示意图如图所示。

Snell法则示意图

蓝色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白色背景为介质一;灰色背景为介质二;中间的水平黑色粗线表示交界面。

    当波前从t0t_0t0传播到t0+τt_0 + \taut0+τ是在交界面处的传播距离为xxx,从这一点计算,则
x=c1⋅τsin⁡θ1x=c2⋅τsin⁡θ2 x = \frac{c_1 \cdot \tau}{\sin \theta_1} \\ x = \frac{c_2 \cdot \tau}{\sin \theta_2} x=sinθ1c1τx=sinθ2c2τ

    两式相等即可得Snell法则公式。

是不是很简单呢。

参考文献

Medwin H, Clay C S. Fundamentals of Acoustical Oceanography[M]. Manhattan: Academic Press, 1998.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查找高斯成像公式的推导过程。用户提到了光学、镜头和成像原理,所以应该从透镜的基本公式入手。首先,我记得高斯成像公式和薄透镜成像有关,可能涉及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 用户提供的引用中有引用[1]提到透镜制造公式到高斯成像公式,这可能是一个关键点。另外,引用[2]讨论了Snell定律和菲涅耳方程,虽然主要关于规范场,但可能涉及光线折射的基础知识。引用[3]关于景深,可能关联到成像的清晰范围,但可能对推导公式帮助不大。 我需要先回顾薄透镜的成像原理。薄透镜的高斯公式是1/f = 1/u + 1/v,其中f是焦距,u是物距,v是像距。推导这个公式通常需要利用几何光学中的光线追踪,比如考虑两条特殊光线:一条平行于主光轴,折射后通过焦点;另一条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 接下来,可能需要使用透镜制造公式,即透镜的曲率半径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但用户需要的是高斯成像公式的推导,所以可能直接从光线路径出发更合适。 需要注意的是,推导过程中要使用正确的符号规则,比如笛卡尔符号法则,确保物距、像距和焦距的正负号正确。此外,可能需要应用小角度近似,假设光线接近光轴,这样可以用三角函数近似为线性关系。 步骤可能包括:画出透镜的光路图,应用折射定律在透镜两表面的折射,然后联立方程消去中间变量,最终得到高斯公式。可能需要参考Hecht的《Optics》第5.2.3节,如引用[1]提到的,这里有详细的推导过程。 用户可能需要具体的数学步骤,所以应详细展示如何从几何关系和折射定律推导出公式。同时,要确保使用中文解释,符合用户的要求,并且数学表达式用$$...$$格式独立展示,行内公式用$...$。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比如公式的应用、符号规则、与透镜制造公式的联系,以及实际应用案例,帮助用户深入理解。需要检查LaTeX语法是否正确,避免格式错误。</think>### 高斯成像公式推导过程 #### 1. **基本定义与假设** 高斯成像公式适用于薄透镜(厚度忽略不计)和近轴光线(光线与光轴夹角极小)。定义如下: - **物距** $u$:物体到光心的距离 - **像距** $v$:像到光心的距离 - **焦距** $f$: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符号规则:实物距为负,实像距为正(具体符号规则因文献而异,需统一坐标系)[^1]。 --- #### 2. **光线追踪与几何关系** 选择两条特殊光线推导公式: 1. **平行光轴入射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2. **通过光心的光线**:直线传播不偏折。 通过几何相似三角形关系,建立物像位置关系: $$ \frac{1}{f} = \frac{1}{u} + \frac{1}{v} $$ --- #### 3. **详细推导步骤(基于透镜制造公式)** 透镜制造公式为: $$ \frac{1}{f} = (n-1)\left( \frac{1}{R_1} - \frac{1}{R_2} \right) $$ 其中 $n$ 为透镜材料折射率,$R_1$ 和 $R_2$ 为透镜两表面的曲率半径[^1]。 结合物像共轭关系,通过两次折射分析: 1. **第一次折射(物空间到透镜前表面)**: 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前表面折射后形成虚像。 2. **第二次折射(透镜后表面到像空间)**: 虚像作为新物点,经后表面折射形成实像。 联立两步骤的成像方程,消去中间变量,最终得到: $$ \frac{1}{u} + \frac{1}{v} = \frac{1}{f} $$ --- #### 4. **符号规则与物理意义** - **实像与虚像**:正像距对应实像,负像距对应虚像。 - **焦距方向**:凸透镜焦距为正,凹透镜为负。 --- #### 5. **实验验证与应用** 通过测量不同物距下的像距,验证公式准确性。该公式广泛应用于镜头设计(如相机镜头、显微镜)[^3]。 ---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