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模型导出su_可视化 | 有了地形图后怎样把建筑和环境建成三维模型呢?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GIS和FME处理大规模地形数据,将等高线、高程点、道路、水系等环境要素转化为三维模型,并通过ArcScene展示地形高差。同时,通过建筑层数标注提取和转换,赋予建筑高度,实现现状建筑的三维可视化。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大数据量处理,还能建立项目现状数据库,便于方案设计和团队协作。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如果刚好你身处一个城市设计所,那经常做投标做的醉生梦死的你应该非常能理解这个从地形图转化到可视化三维模型的需求是有多少工作量吧?

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并不是过程中的技术含量有多少,而是因为这个过程要处理的数据量巨大,CAD的孱弱处理能力每每到这时候就展露无遗。就像我当年研一做汤山项目时曾错误地以为CAD能够直接打印一个合并后接近200mb的地形图文件,结果发现我光打开就花了半个钟啊8c0d504c5246fe1c83bf97e269be6fe9.png!!只听到笔记本的风扇像拉着破车的老黄牛一样挣扎了半天,然后把我的CAD程序卡下线了.......奋战到凌晨还是只能放弃,最后手工分地块处理打印。

回归话题,跟以往的思路一样,遇到不会的问题就想办法拆解成以前遇到的问题,分而治之。那我们可以分成两步:一是环境要素的处理,像等高线、高程点、道路、水系这类;二是建筑要素的处理,就是把建筑轮廓线和层数进行关联,再想办法拉伸成有高度的体块。

01

如何处理环境要素?

这个就简单很多了。

基本上只要在百度上搜索过“CAD”“等高线”“地形”“湘源控规”这些关键词的,跳出来的前十条都会有介绍湘源控规、SU等转地形的教程。

85260641710f161b5269d0984bf92e56.png

不过这不是我们的重点,因为这些都属于数据量比较小的情况,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