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刚好你身处一个城市设计所,那经常做投标做的醉生梦死的你应该非常能理解这个从地形图转化到可视化三维模型的需求是有多少工作量吧?”
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并不是过程中的技术含量有多少,而是因为这个过程要处理的数据量巨大,CAD的孱弱处理能力每每到这时候就展露无遗。就像我当年研一做汤山项目时曾错误地以为CAD能够直接打印一个合并后接近200mb的地形图文件,结果发现我光打开就花了半个钟啊!!只听到笔记本的风扇像拉着破车的老黄牛一样挣扎了半天,然后把我的CAD程序卡下线了.......奋战到凌晨还是只能放弃,最后手工分地块处理打印。
回归话题,跟以往的思路一样,遇到不会的问题就想办法拆解成以前遇到的问题,分而治之。那我们可以分成两步:一是环境要素的处理,像等高线、高程点、道路、水系这类;二是建筑要素的处理,就是把建筑轮廓线和层数进行关联,再想办法拉伸成有高度的体块。
01
—
如何处理环境要素?
这个就简单很多了。
基本上只要在百度上搜索过“CAD”“等高线”“地形”“湘源控规”这些关键词的,跳出来的前十条都会有介绍湘源控规、SU等转地形的教程。
不过这不是我们的重点,因为这些都属于数据量比较小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