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对话卡梅隆:《三体》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至少六部电影才能完美呈现...

科幻大师詹姆斯·卡梅隆与作家刘慈欣探讨科幻电影与小说的关系及产业问题。刘慈欣指出《三体》影视化难度大,希望先拍简单科幻故事。卡梅隆同意并强调科幻电影需6部展现《三体》深度。双方讨论科幻创作区别,认为科幻电影适合原创而非改编,中国科幻编剧稀缺。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科幻电影适合原创剧本,而不适合改编。但当前国内科幻编剧太少了。

刘慈欣的《流浪地球》火了,自然而然的他的另一部作品——《三体》的影视化也再次被大家提及。

昨天,科幻大师级导演、曾执导《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多部经典作品的詹姆斯·卡梅隆与刘慈欣进行了一场对话,二人就科幻电影和小说的关联和使命、科幻产业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一场深入对话。

TB178whHpzqK1RjSZFCXXbbxVXa.jpg

而有关《三体》影视化的困难,刘慈欣也明确表示,“虽然《三体》电影项目已经启动多年,但实际上因经验有限,想在视觉、故事层面完美实现《三体》影视化比较困难,相反的自己更希望能先拍一些比较简单的科幻故事。”

对此,卡梅隆也表示认同。即便是拍摄过多部经典科幻电影,在深入了解《三体》后,他也认为这部小说拍成电影的难度非常的大。如果真的要拍,也需要按照6部电影的体量去拍,才足以展现出小说所描述的场景的深度和广度。

除此之外,二者还就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创作的区别进行了探讨。刘慈欣以《流浪地球》为例,他认为“两种创作目前在业态方面有明显断层,因为科幻小说只有一个人写,而科幻电影则是由7000人共同创作的。由此导致的是科幻电影视觉效果不断提升,而内容却乏善可陈。这是国产科幻片多年难有突破的根本原因。”

简而言之,就是科幻电影适合原创剧本,而不适合改编。但当前国内科幻编剧太少了。

对此卡梅隆则有自己的看法。

因为先有剧本、后有影像的艺术特点,相较于科幻小说,科幻电影存在非常明显的滞后性。在过去的四五十年里,科幻电影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此前的成熟科幻理念视觉化,将科幻普及大众。

此后,科幻电影又在受众的审美变化和文学流派的发展中,衍生出了超级英雄类、故事、文学科幻电影。

时至今日,科幻电影已不再要求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必须是一个关于未来的、乐观的故事。它的重要意义不再预测未来,而是阻止不好的未来发生。

而有关科幻小说或科幻电影的取材和故事源,刘慈欣和卡梅隆都认为,“我们必须从科学中寻找故事资源。”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