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连逻辑(glue logic)、FPGA里面的jitter,skew含义

本文详细解释了胶连逻辑的概念及其在ASIC芯片和印制板上的应用,同时讨论了FPGA内部的时钟抖动和时钟偏移现象。介绍了如何选择无粘接接口的IC以简化硬件设计,并提供了关于时钟偏移和抖动的解决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关于胶连逻辑(glue logic的解释如下:

gule logic的中文含意是胶合逻辑,它是连接复杂逻辑电路的简单逻辑电路的统称。

例如,一个ASIC芯片可能包含许多诸如微处理器、存储器功能块或者通信功能块之类的功能单元,这些功能单元之间通过较少的粘合逻辑连接起来。在印制板(PCB)层,粘合逻辑可以使用具有较少逻辑门的粘合芯片实现,例如PALGALCPLD等。

"Do not add glue-logic at the top level"的意思就是说在设计的顶层连接各个子模块的时候要直接相连,而不要插入一些简单逻辑来连接各个子模块。

glueless interface(无粘接接口),不粘于某一特类个体(RAM ROM flash)。这芯片的接口规格一般有超过一种业界规格,使其接口并不局限于一种制式。

在硬件设计选型上,选择no glue logic or glueless logicIC,可以使硬件设计简单化。这次选用的Rabbit 2000,硬件设计规则很简单,它采用了无粘接接口,6种静态存储器芯片(比如RAMflashEPROM)可以不用任何glue logic直接连接到微处理器,使用方便。

 

 

FPGA里面的jitter,skew含义 2010-06-02 11:57:19
Clock Skew: The spatial variation in arrival time of a clock transition on an integrated circuit;

Clock jitter: The temporal vatiation of the clock period at a given point on the chip;

整理的一些解释:

Clock Skew 是指时钟偏移,时钟到达电路中各时序器件的时间上的不同。就是说因为插入buffer、数据路径长度不同,而使得clock到各个寄存器时钟输入端延迟时间不同。

Clock jitter:时钟抖动。jitter通常指时钟上升沿的无规则变化,表现为上升沿的抖动。可以用锁相环解决了这个问题,锁相环有稳定时钟的作用,消除了时钟的 jitter。
jitter是由于电压温度或者晶振pll本身的性能而引起的偏差,这个是不可克服的,而且只有害没有益,一般经验值clk要留10%的余量就是考虑这个问题。

 

<think>嗯,用户问的是FPGA逻辑是否指在例化时不将信号取反。首先,我需要明确逻辑Glue Logic)的定义。逻辑通常指在数字电路中用于连接不同模块或器件的简单逻辑电路,比如与门、或门、非门等,用于信号的电平转换、时序调整或接口匹配。 接下来,FPGA中的例化是指将设计好的模块实例化到顶层设计中。用户的问题可能源于某个具体的设计场景,比如在实例化模块时,是否应该避免直接在端口连接中对信号进行取反操作,而将取反逻辑放在模块内部处理。 需要确认的是,逻辑是否特指这种避免在例化时修改信号的做法。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有些设计规范建议将逻辑操作放在模块内部,而不是在例化时通过外部连接实现,这样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例如,如果某个输入信号需要取反,最好在模块内部处理,而不是在例化时用~signal来连接。 另外,可能涉及代码风格和设计原则的问题。直接在例化时取反信号可能导致代码难以理解,尤其是在大型项目中,维护者可能需要查看多个模块的连接关系才能理解逻辑。而将逻辑封装在模块内部,使得每个模块的功能更独立,接口更清晰。 还需要考虑综合工具的处理方式。虽然现代综合工具能够处理端口连接中的简单逻辑,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影响时序分析或优化。将逻辑放在模块内部可能让工具更有效地进行优化。 总结起来,用户的疑问可能是关于设计最佳实践,逻辑FPGA设计中可能被建议减少在例化时的信号修改,而将必要逻辑封装在模块内部。因此,回答需要解释逻辑的概念,并说明在例化时是否应避免信号取反,以及背后的设计原则。</think>关于FPGA设计中的"逻辑"(Glue Logic)及其与信号取反的关系,具体说明如下: 1. **基本概念** 逻辑指用于连接不同功能模块的简单组合逻辑电路,常见形式包括: - 信号取反(如:`~signal`) - 逻辑门组合(如:与门、或门) - 电平转换 - 信号延迟调整 2. **例化时的信号处理建议** ✅ 推荐做法: ```verilog // 模块内部处理取反 module my_module( input raw_signal, output result ); wire processed_signal = ~raw_signal; // 取反逻辑在模块内部 // ...后续逻辑 endmodule ``` ❌ 不推荐做法: ```verilog my_module inst ( .raw_signal(~external_signal), // 在例化时取反 .result(result_out) ); ``` 3. **设计考量因素** | 考量维度 | 内部处理优势 | 外部取反劣势 | |----------------|-----------------------------|-----------------------------| | 可读性 | 模块接口清晰 | 增加连线复杂度 | | 可维护性 | 修改只需调整单个模块 | 需查找所有例化位置 | | 时序分析 | 时序约束更易管理 | 可能引入意外路径延迟 | | 代码复用 | 模块可直接移植 | 需重新适配外部逻辑 | | 综合优化 | 工具更易进行逻辑优化 | 可能影响跨模块优化 | 4. **例外情况处理** 当必须使用外部取反时建议: ```verilog // 添加注释说明 my_module inst ( .raw_signal(~external_signal), // 注意:此处取反用于补偿传感器反向输出 .result(result_out) ); ``` 5. **延伸设计建议** - 建立统一设计规范(如公司/项目级HDL Style Guide) - 使用参数化设计增强灵活性: ```verilog module my_module #( parameter INVERT_INPUT = 0 )( input raw_signal, output result ); wire processed_signal = INVERT_INPUT ? ~raw_signal : raw_signal; // ...后续逻辑 endmodule ``` 结论:FPGA逻辑的设计本质是追求模块化、可维护性和时序可控性,虽然技术上允许在例化时进行信号取反,但推荐将此类逻辑封装在模块内部实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