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向来偏激,不走中庸。底部有背景音(pachelbel-cannon in D),要关的先跳下去关。还没写完,先发出来晒晒。
双11天猫商城300E,屡创神话,其中可以谈的很多,打折、促销、策划、活动、技术等等。本文尝试对买家心理进行分析。
一个事件片段
之前做了一个类似电商的app,在下单的模块上,有这么一个插曲。我设计的是快捷下单,“剥夺”用户的选择权,尝试引导用户尽可能的使用快捷下单。滤过商家选择的阶段。不出意外,被领导否掉了,原因是业务部门提出“我们有那么多合作商家,你都不展示出来,用户都不会知道我们的优势,必须要显示出我们的优势来”。所以,最终的界面就像这样(画图工具Axure):
从图中可以看出,很经典的格式,分类——列表——详情——下单。而我的设计,基本整个页面只有“下单”。最后的设计,我妥协了,因为我已经预测了用户可能的反应——“怎么这上面什么都没有?卸了!”可能当他们第一次接触到软件的时候,更喜欢的是现在的这种形式。而构想的界面是这样的:
下面,回到淘宝的问题上来。
天猫商城
天猫商城是什么?我想没人不知道了,甚至可以说看这篇文章的人没有人不是天猫的客户。但是我想说,我眼中的天猫,并非大家眼中的天猫。很绕口...对的,这篇文章的标题,提到了选择的悖论,我相信你们应该猜到我想说什么了。
来看看,非双11的364天,很大一部分人在逛淘宝的时候的心态。我调查过很多网购达人(从朋友中调查,并非专业市场调研...),他们常常说的话就是“哎呀不知不觉就逛了整个下午了!到底买什么啊!”其实我也是这样的,我到实体店,从来逛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几乎都是走上去,拿一样,都不用上身试,直接付款走人。逛淘宝我会抓狂的,因为——选择实在太多了!
我们每次做决定,都不求更好,只求最好!性价比“最”高,这是我们选择电子产品最喜欢的。“最”时尚,这是选择T-Shirt的原则。“最”大牌,“最”贵(当然是能够支付得起的)...但是“最”只有一个,或者说是少数,所以,我们的选择太多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导致,很多人现在买东西都是这样的——哎,就这个吧(其实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或者说他们已经无法忍受选择带来的痛苦了)。
直到有一天,天猫出来了。从一个方面来说,天猫是受监管,有保证,大厂家的产物。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降低了我们的选择范围!这真是太好了,因为我以后买衣服,基本上至看天猫商城里的,或者是在天猫商城里找到衣服编号,再去看看有没有更便宜的。
所以,我认为,天猫“拯救了在选择泥沼中的机灵鬼们”。
用户渴望有选择
我跟公司的女职员、邻里大妈、小伙伴们聊天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会说“XXX(一个卖场)好好哟!里面东西多惨老!”。是的,在很多时候,当我们的选择太少,尤其是在我们的选择权被“剥夺”以后,我们是会奋起反抗的。就好像是被人强奸了思想一样。通常我们是这样想的,“你甭管我咋选,那是我的事,请你提供所有的选择给我!”。
用户真正做出选择
但是当用户真正做出关乎自己利益,甚至是生死的抉择的时候,他们会怎么选呢?这才是整个活动中最关键的一步。让我们来仔细看看。
逛淘宝,买西装,告诉了小二我的身材,体型,体重。购买的衬衫有175/瘦、170/胖,还有其他更多的。小二建议我买175/瘦。在有了这个建议以后,我会继续考虑其他选择么?不会的,我下单了。
上面的例子很牵强,再来个贴切一点的。
XX得了癌症,到了医院,医生建议他使用药物A,并且进行放疗。其实XX有更多的选择,琳琅满目的偏方,不使用药物A只进行放疗(药物A其实很贵)。但是,患者敢选么?他只敢遵从医嘱。不然,他赌的就是他的小命了。
(注意这两个故事,都提到了选择的建议者)
转嫁责任的选择
XX得了癌症,已经失去意识。理智告诉了患者的家属,继续抢救只会加重他的痛苦。家属们,是怎么选择的呢?你设想过如果你的亲人患了重症,你会怎么选么?如果有足够的钱,我们一定是会选择继续抢救的,这个时候我们考虑得更多的,不再是患者,而是自己。这其实是极度自私的,哪怕患者要求放弃治疗,我们也只会按照自己的内心来做出选择。为了让自己的良心过得去,为了告诉自己,更是为了告诉别人“我是爱他的,我是一个好人!”。其实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一定是不希望做这些决定的!我们害怕做出关乎重大的决定。
又或者说,我不想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让医生来!如果出问题了,那就是医生的问题。或者如果真是出了问题,那不是我的问题,因为我的出发点是好的!
选择过多的麻烦
选择太多,我们会有哪些麻烦呢?不安、降低满意度、成本增加(减少了本身最重要的事情,花了更多资源在选择之上),等等。选择太多以后,我们有意义的思考,变得越来越少了。
说了这么多,我还想说说我之前“快捷下单”的设计,因为我实在很讨厌自己的设计被否定!这么看起来,我的设计应该是最好的呀!用户根本不用去翻查那些商家列表,然后挨个查看,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天猫商城”!但是,其实这种理性的思考,仍然是错误的。因为用户依旧会觉得他们的思想被我强奸了。尽管,我(后台的服务人员)比他们更了解所有的商家,知道哪个商家才是最适合哪些客户的,尽管买家一无所知。他们依然乐于被广告人和策划人强奸(广告人和策划人是那些琳琅满目的美女海报,食品广告,促销活动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