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作业

 1. 博客开头:

GIT地址

 https://github.com/Roheeeee

GIT用户名

 Roheeeee

学号后五位

62302

博客地址

 https://www.cnblogs.com/Xyk1017/

作业链接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xnsy/SoftwareEngineeringClass1/homework/2793


请以博客记录的方式,体现环境配置过程(包括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上学期学C#的时候安装的VS,整个过程较为顺利。 

 

 2. 博客内容:

  • 体现你代码设计的思路(注意:请保证代码能够运行通过)

       一.将整个程序分为两个函数及一个主函数,两个函数分别为生成随机四则运算的函数、生成运算式答案的函数;

二.在主函数中调用生成运算式的函数以及生成运算式答案的函数,将运算式及答案写入文件中;

 运行截图:

 

  • 记录你使用github克隆项目以及提交代码的整个过程(包括遇到的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因为以前没有使用过github,感觉特别陌生,对于讲解的步骤也半知半解,对于github的命令语句也很陌生,不过还是按照提示的一步一步操作,不懂就百度其他大佬写的提交步骤,慢慢理解。https://blog.youkuaiyun.com/littlexiaoshuishui/article/details/88072019(这里详细讲解了提交代码的流程)悲伤的是,最开始push错仓库了。

 

 

  • 记录你对项目进行单元测试和回归测试的过程(包括你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什么)

我的vs版本和作业教程里的不一样,导致有些地方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同时作业教程中的有些要点我不是特别清楚,但在自己网上查询以及询问同学和老师后,慢慢完成了对代码的单元测试和回归测试。遇到的问题是在创建单元测试的时候一直创建不了,一直显示如下情况:

后面查询了资料,将私有类变为公有,单元测试才创建成功。

你对本次工具的熟悉过程,有什么感想?分享你学习到的新知识

了解到了源代码管理工具的具体用法,这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跟着作业教程一步一步走的时候在有些点上理解能力不够,导致半天没有想出解决的方法,浪费了很多时间,同时也绕了很多弯路;明白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死磕也不要放弃,要多去查阅资料,询问老师和同学;同时在这次作业的完成中,发现英语对程序员来说真的很重要,有很多的资料和网站都是全英文,如果英语能力差,可能导致对某些语句的理解产生误差,从而出现问题迟迟不能得到解决的情况;还有就是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不会的地方一步一步学。对于以前学过的知识,如C#,C,数据结构等要多加复习。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Xyk1017/p/10622952.html

Python 第二次作业中涉及了多个知识点,包括基础的循环结构、数学问题的编程实现,以及函数的应用等。以下是对部分作业内容和解答的详细说明: 1. **斐波那契数列的打印** 作业中有一个题目要求使用 `for` 循环来打印斐波那契数列的前 10 项。初始值为 `a, b = 0, 1`,并且循环执行 10 次,每次打印当前的 `a` 值。正确的代码片段如下: ```python a, b = 0, 1 for _ in range(10): print(a, end=' ') a, b = b, a + b ``` 上述代码中的关键部分是 `a, b = b, a + b`,这一行代码负责更新斐波那契数列的两个相邻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高效地生成斐波那契数列[^1]。 2. **高次方程求根** 另一个作业题目涉及求解一个五次方程的根。题目提供了一个函数 `f(x)`,其定义为 $ f(x) = x^5 - 15x^4 + 85x^3 - 225x^2 + 274x - 121 $。为了求解该方程在区间 [1.5, 2.4] 内的根,采用了二分法。具体实现如下: ```python def f(x): return x**5 - 15*x**4 + 85*x**3 - 225*x**2 + 274*x - 121 l, r = 1.5, 2.4 k = 0 while k < 20: mid = (l + r) / 2 x = f(mid) if x > 0: l = mid else: r = mid k += 1 print(round(mid, 6)) ``` 在这段代码中,`while` 循环执行了 20 次,每次通过计算中间值 `mid` 来判断根的位置,并逐步缩小搜索范围。最终输出的 `mid` 是近似解,保留了 6 位小数[^2]。 3. **两数之和的查找** 作业还包含了一个经典的算法问题——两数之和。题目要求找到数组中两个数的下标,使得它们的和等于给定的目标值 `target`。该问题可以通过哈希表(字典)来高效解决。具体实现如下: ```python def twoSum(nums, target): dict_ = {} for i in range(len(nums)): m = nums[i] if target - m in dict_: return (dict_[target - m], i) dict_[m] = i nums = [3, 4, 9, 7, 10] target = 11 res = twoSum(nums, target) print(res) ``` 上述代码中,`twoSum` 函数通过遍历数组并使用字典记录已遍历的数值及其下标,从而在后续查找中快速判断是否存在满足条件的配对。最终输出的结果是 `(0, 1)`,表示数组中索引为 0 和 1 的两个数之和等于目标值 11[^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