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在线隐私态度的情境化关注
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在研究年轻人的在线隐私态度时,现有的许多研究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依赖预先编码调查中内置的隐私定义。这种方法剥夺了参与者表达自己对隐私理解的机会,忽视了个体根据不同情境定义和修改隐私的能力。为了更好地理解年轻人的在线隐私态度,需要采用归纳法,通过生成情境化的数据,让理解从参与者的实际生活经验中自然浮现。
2. 定性研究现状
新兴的关于社交网站的定性研究运用了民族志方法,虽然研究重点不一定是隐私问题,但这些研究生成的丰富情境化数据,为我们了解用户如何在在线空间中理解和管理隐私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 隐私概念的情境依赖性 :对于年轻人来说,“隐私”不是一个单一的变量。不同类型的信息是否被视为隐私,取决于谁可以访问这些信息。例如,个人可能愿意与朋友分享某些信息,但不愿意与父母分享;愿意与潜在的恋爱对象分享,但不愿意与雇主分享。在线环境,如社交网站,在年轻人的概念中并非简单的“公共”或“私人”二元对立,而是根据他们“想象的受众”和特定在线环境的特性来区分。这表明隐私态度是情境化的,研究在线隐私态度需要生成情境化而非抽象的数据。
- 用户隐私管理行为 :民族志研究揭示了用户在在线空间中管理隐私的多种方式。例如,为了控制谁可以访问自己的社交网络资料,用户会采取一些保护隐私的行为,如伪造身份信息(年龄、位置等)、使用隐私设置、创建“镜像资料”等。近期的研究还发现了其他管理隐私的方法,如“清理墙面”和创建别名。这些定性研究的数据使研究人员能够更细致、深入地了解用户在社交网站中对隐私的概念化和管理方式。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