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架构组件识别与设计指南
1. 架构分区概述
在新项目中,架构师首要任务之一是识别组件,而在此之前,需掌握如何对架构进行分区。软件架构第一定律表明,软件中的一切都是权衡的结果,包括架构师创建组件的方式。架构分区有多种常见风格,各有不同的权衡。
常见的两种顶级架构分区类型为分层架构和模块化架构:
- 分层架构 :将系统功能按技术能力划分,如表示层、业务规则层、服务层、持久化层等。这种架构易于开发者查找相关代码,且与MVC设计模式匹配,常为许多组织的默认架构。例如,持久化代码集中在一层,方便开发者定位。
- 模块化架构 :受领域驱动设计(DDD)启发,围绕领域或工作流划分架构,而非技术能力。微服务架构风格就基于此理念。在模块化单体架构中,架构师围绕领域或工作流进行分区。
2. 技术分区与领域分区对比
2.1 技术分区
技术分区按技术能力组织系统组件,其优点和缺点如下:
| 优点 | 缺点 |
| — | — |
| - 明确分离定制代码
- 更符合分层架构模式 | - 全局耦合度高,对公共或本地组件的更改可能影响其他组件
- 开发者可能需在公共和本地层重复领域概念
- 数据层耦合通常较高,迁移到分布式系统时难以理清数据关系 |
例如,在分层架构中,处理CatalogCheckout业务流程的代码会分散在各个层,导致领域概念在技术层中分散。
2.2 领域分区
领域分区按工作流和/或领域分离顶级组件,其优点和缺点如下: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