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引入前沿工业级软件的策略与实践
1 引言
在美国,软件工程和信息管理领域的就业增长最为显著。开源软件(OSS)是企业应用开发的重要技术基础。然而,行业所用技术的复杂性常阻碍其在课堂中的应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利用开源软件、开放标准、远程学习以及合作高校间共享的基础设施,将前沿工业级软件引入大学课堂。
2 背景
2.1 软件教育的发展
20世纪后半叶,软件教育逐渐兴起。20世纪中叶,计算机被用于为军事创建射击表,科学家使用计算算法对这些计算机进行编程。由于计算机内存小且昂贵,成功的软件依赖于高效的算法。随着计算机使用的增加,大学开始提供基于算法方法论的编程课程,这催生了计算机科学这一领域。
随着计算机系统规模和复杂性的不断增长,仅依靠算法理论已无法提供可接受的解决方案。1968年,在欧洲举行的北约会议上,计算机专业人士意识到大型系统的软件必须基于工程科学和实践进行设计,“软件工程”这一术语由此引入。1984年,美国国防部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成立了软件工程研究所,以推动软件工程实践的发展。
2.2 20世纪90年代的变化
整个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成本持续下降,性能不断提升。计算机成本不再是计算机相关教育项目在全球大学推广的障碍,互联网和万维网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这一进程。
3 21世纪初的教育项目
3.1 信息技术教育项目概述
21世纪初,与计算机相关的教育项目都归入信息技术这一范畴,包括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信息管理和软件工程。总体而言,全球对信息技术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在增加。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42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