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实践软件(ETIPS):创新与挑战并存的教育工具
在当今数字化教育的浪潮中,一款名为ETIPS(Educational Theory Into Practice Software)的软件应运而生,它为教师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本文将深入探讨ETIPS软件的开发历程、教育目的、独特功能、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策略。
1. ETIPS软件的诞生与发展
ETIPS软件的开发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的演变。最初,团队使用现有的案例创作软件创建了第一代ETIPS案例,但在项目进行到一半时,发现该软件限制了他们想要提供的学习体验。于是,在项目的第三年,团队决定从头开始开发第二代案例的软件和界面,以实现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关键概念起到了核心作用。第一个是概念评估框架(Conceptual Assessment Framework),由Mislevy等人在2001年开发。这个框架帮助团队明确了软件和案例中应构建的关键属性,将形式与功能紧密结合,使软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目的。第二个概念是极限编程(Extreme Programming),这是一种基于用户故事和快速原型的迭代式软件开发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团队能够根据用户测试的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软件,确保软件的设计符合用户需求。
2. 案例的教育目的
ETIPS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创建教师教育案例,让学生在学习教育技术整合与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实践操作。这些案例的主要受众是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学生,无论是教育技术课程还是教学方法课程。
案例的设计基于两个关键前提:一是教学是一个决策过程,而决策过程是可以通过教学和实践来学习的;二是教学决策受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5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