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型到程序的信息系统工程方法
1. 引言
在信息系统开发中,使用不同抽象级别的建模语言并进行模型间的转换,是模型驱动方法的关键特征。这些方法声称能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流程效率和开发者满意度,但其效果依赖于建模方法的适用性和转换质量。然而,将不同抽象级别、语言、语义和理论基础的建模方法结合起来仍是一项挑战,需要精确界定它们之间的联系,以确保转换的内部质量、生成模型的质量以及整体方法的质量。
本文介绍了一种从模型到程序的信息系统工程方法(M2PM),它结合了三种用于不同抽象级别的建模方法,从使用 i* 进行组织战略依赖建模,到使用通信分析(CA)进行业务流程建模,再到使用面向对象方法(OO - Method)构建系统的可执行概念模型。该方法通过精确连接经过科学验证的方法和转换技术,将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和需求与相关代码联系起来,强化了概念模型编程范式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同时确保了整个过程的可追溯性,并尽可能实现自动化。
2. 相关工作
2.1 建模方法的连接
在过去十年中,模型驱动社区广泛研究了不同抽象级别模型在信息系统开发中的连接问题。在互操作性的系统文献综述中,确定了几种模型驱动互操作性的方法:
- 模型编织 :识别要集成的模型元模型之间的语义等价性,以生成模型概念之间的特定映射。
- 关键元模型方法 :使用参考元模型来比较元模型,识别它们之间的等价性;关键本体也采用类似的方法。
- 元扩展 :为模型添加转换语义,以提高互操作性。
然而,模型间的可追溯性仍是一个开放的挑战。在另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