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发生了一些事,让我心中烦闷,无心睡眠,忽生灵感,来写些东西吧。
前几天看了一本好书《佛祖在一号线》,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大意是,一个国家是否美好,在于每个阶级的人都能安于自己的生活。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一个国家有穷人也有富人,有官大的也有平民百姓,他们虽然有差距,但此差距不至于产生嫉妒与仇恨,这样的社会是稳定的。一个稳定的社会必然是金字塔形状的,在上面的总是少数,想想一个连去打仗有几个指挥各自为政就明白了。有人会说,谁不想当那个指挥的,有权有势。可是有人却说,我就不想操这份心,我就想安安心心的过小日子。这就是社会常态,有人愿意拿青春赌明天,有人安于恬淡的生活。这都无可厚非。
可是现在这个社会并非如此,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让我们不得不往上爬,成为“人上人”才有出头之日,房价、物价、结婚生子,养老等等这些物质压力,还有物质差距带来的攀比心理,觉得凭什么别人能这么有钱这么阔气而我这么寒酸,别人家结婚请了80桌,我家也不比他差,怎么也得请个100桌吧。王小波说过,如果美国的文化是罪感文化(人人觉得在上帝面前都是有罪的),那么中国就是耻感文化,就是一些形式上的事大家觉得都没有必要,却硬要去做,不然会以为耻。比如大家明知道结婚这事很累,一场婚礼办下来,新郎新娘都是“看上去很美”,下来都叫苦不迭,但是偏要讲排场,撑场面,一个比一个办的奢华。比如明知买不起房,非要在结婚前东拼西凑的买一套房,然后化身几十年的房奴。
我不反对人们削尖脑袋向上爬,只要是光明正大的,我会非常欣赏。但是,这个社会所有人都削尖脑袋向上爬,这个社会是有问题。如果“落后就要挨揍”的这种感觉每天围绕在心中,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凭什么落后就要挨揍,凭什么就该挨揍。设想一下,一座金字塔如果大家一窝蜂的向上爬是什么结果,必然有人重重的摔下来,能到达顶峰的只可能有少数人。
我从成都走出来,知道成都是一个好地方,很多人都爱上成都,为什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那里,无论你有钱还是没钱,你的生活都可以过得有滋有味。茶馆,农家乐,成都小吃,成都麻将这些东西都是平民老百姓可以享受到的,而且物价水平也不是那么高(现在不比从前,但是性价比依然很高),这里的人生活也十分安逸,不紧不慢,夜生活也很丰富,而不是苦逼的加班成了生活的全部。你会发现世界上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的“成功学”,成功与否不过取决于你对自己的定位,对自己定位过高不会带来成功,只会带来永远的挫败感和无尽的自卑。
人们常说“幸福感”,幸福感不是央视的记者跑在大街上拿个摄像机对着你拍出来的,真正要了解社会下层的大多数到底在干什么,愁什么,乐什么,才知道他们究竟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