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快速排序
定义:
快速排序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排序算法,采用了分治策略来把一个序列分为较小和较大的两个子序列,然后递归地排序两个子序列。
基本步骤:
- 选择基准值:从序列中挑选一个元素作为基准值(pivot)。通常选择序列的第一个元素或者最后一个元素。
- 分区操作:重新排列序列中的元素,所有比基准值小的元素都移到基准前面,所有比基准值大的元素都移到基准后面。这个操作称为分区操作。分区操作完成后,基准元素会处于最终排序后的位置。
- 递归排序子序列:递归地对基准左边的子序列和右边的子序列重复上述过程。递归的终止条件是子序列为空或只有一个元素。
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分析:
最好情况:每次分区操作都能均匀划分序列,时间复杂度为O(n log n)。
平均情况:也是O(n log n)。
最坏情况:当输入序列已经是正序或逆序,且总是选择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元素作为基准时,每次分区只将序列分成一个较大部分和一个空的部分,时间复杂度退化为O(n^2)。
空间复杂度:
快速排序是原地排序算法,但因为递归调用,所以空间复杂度主要取决于递归栈的深度,最好情况下为O(log n),最坏情况下为O(n)。
稳定性:在进行哨兵划分时,基准数可能会被交换至相等元素的右侧。因此,快速排序是一种 不稳定排序算法。
实现示例(Java):
以下是一个使用Java实现的快速排序示例:
/* 元素交换 */
void swap(int[] nums, int i, int j) {
int tmp = nums[i];
nums[i] = nums[j];
nums[j] = tmp;
}
/* 哨兵划分 */
int partition(int[] nums, int left, int right) {
// 以 nums[left] 为基准数
int i = left, j = right;
while (i < j) {
while (i < j && nums[j] >= nums[left])
j--; // 从右向左找首个小于基准数的元素
while (i < j && nums[i] <= nums[left])
i++; // 从左向右找首个大于基准数的元素
swap(nums, i, j); // 交换这两个元素
}
swap(nums, i, left); // 将基准数交换至两子数组的分界线
return i; // 返回基准数的索引
}
堆排序
定义:
堆排序是一种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它利用了堆数据结构的特性来进行排序。堆排序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大顶堆排序和小顶堆排序。大顶堆保证每个父节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而小顶堆则相反,每个父节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子节点的值
基本步骤:
- 输入数组并建立大顶堆。完成后,最大元素位于堆顶。
- 将堆顶元素(第一个元素)与堆底元素(最后一个元素)交换。完成交换后,堆的长度减 1 ,已排序元素数量加 1 。
- 从堆顶元素开始,从顶到底执行堆化操作(sift down)。完成堆化后,堆的性质得到修复。
- 循环执行第
2.
步和第3.
步。循环 n−1 轮后,即可完成数组排序。
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非自适应排序:建堆操作使用 O(n) 时间。从堆中提取最大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 O(logn) ,共循环 n−1 轮。
空间复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