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逻辑4 -- 公理化集合论8

本文深入探讨了序数的一些基本性质,包括通过超限归纳法证明相关命题,并定义了序数加法、乘法和幂级运算。文章还详细解释了如何使用超限归纳的第二种形式来证明关于序数集合的命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继续讨论一些序数的性质。

引理4.8.1:
a. (α)([Suc(α)(α)=α][Lim(α)α=α]) ⊢ ( ∀ α ) ( [ S u c ( α ) ⇒ ( ⋃ α ) ′ = α ] ∧ [ L i m ( α ) ⇒ ⋃ α = α ] )
b. 若 xOn ∅ ≠ x ⊆ O n ,那么 x ⋂ x x x 中的最小序数。

证明:
a. 先证Suc(α)(α)=α。首先,利用引理4.6.2b可知 Trans(α)(α)α T r a n s ( α ) ⇔ ( ⋃ α ) ⊆ α ,而 α α 是序数,所以 Trans(α) T r a n s ( α ) ,所以 αα ⋃ α ⊆ α 。由命题4.12a可知 αOn ⋃ α ∈ O n (由命题4.8g可知 Ord(On) O r d ( O n ) ,所以 αOnαOn α ∈ O n ⇒ α ⊆ O n ,因此命题4.12a适用)。所以, αα ⋃ α ⊆ α 可以缩写成 αα ⋃ α ≤ ∘ α 。这时,若 Suc(α) S u c ( α ) ,则存在 β β 使得 β=α β ′ = α ,所以 βα β ∈ α 。如果 α=α ⋃ α = α ,则 βα β ∈ ⋃ α ,即存在 γ γ 使得 βγγα β ∈ γ ∧ γ ∈ α 。显然 γ γ 是序数,而 α=β α = β ′ ,所以 β<γ<β β < ∘ γ < ∘ β ′ ,与命题4.10b产生矛盾。所以, αα ⋃ α ≠ α 。注意 α ⋃ α α α 的上界,所以 βα<β=α β ≤ ∘ ⋃ α < ∘ β ′ = α ,所以 β=α β = ⋃ α 。因此,我们就得到了 Suc(α)(α)=α S u c ( α ) ⇒ ( ⋃ α ) ′ = α

第二步,证 Lim(α)α=α L i m ( α ) ⇒ ⋃ α = α 。不难发现,我们只需证 ααSuc(α) ⋃ α ≠ α ⇒ S u c ( α ) 即可( α α 为空集时很容易验证)。若 αα ⋃ α ≠ α ,上面已给出 αOn ⋃ α ∈ O n ,并且 αα ⋃ α ≤ ∘ α ,所以可得 αα ⋃ α ∈ α 。我们证 (α){α}=α ( ⋃ α ) ∪ { ⋃ α } = α ,这样就完成了证明。为此,先从左往右,若 u(α){α} u ∈ ( ⋃ α ) ∪ { ⋃ α } ,则 uαu=α u ∈ ⋃ α ∨ u = ⋃ α 。无论哪种情况,都有 uα u ∈ α (注意 α α 是序数,所以 αααα ⋃ α ∈ α ⇒ ⋃ α ⊆ α )。从右往左,若 uα u ∈ α ,根据命题4.12a的结论 α ⋃ α 是上界,所以 uα u ≤ ∘ ⋃ α ,即 u=αuα u = ⋃ α ∨ u ∈ ⋃ α ,也即 u(α){α} u ∈ ( ⋃ α ) ∪ { ⋃ α } 。证毕。

b. 慢慢的,教材里作者开始不用好式子,而改用自然语言来描述定理了。翻译成好式子就是要证,

xOnx(xx(α)(αxxα)) ⊢ x ⊆ O n ∧ x ≠ ∅ ⇒ ( ⋂ x ∈ x ∧ ( ∀ α ) ( α ∈ x ⇒ ⋂ x ≤ ∘ α ) )
。回忆下, x ⋂ x {y|(u)(uxyu)} { y | ( ∀ u ) ( u ∈ x ⇒ y ∈ u ) } 的缩写。当然不要直接证,因为 xOn x ⊆ O n Ord(On) O r d ( O n ) ,所以 E E x的良序,所以存在一个最小值,记为 b b ,我们证明x=b即可。从左往右,若 ux u ∈ ⋂ x ,根据定义有 (w)(wxuw) ( ∀ w ) ( w ∈ x ⇒ u ∈ w ) ,所以 bxub b ∈ x ⇒ u ∈ b ,而 b b x的最小值,当然有 bx b ∈ x ,所以 ub u ∈ b ,所以 xb ⋂ x ⊆ b 。反过来,若 ub u ∈ b ,则因为 b b 是最小值,所以wx(b=wbw)。如果 b=w b = w ,则 uw u ∈ w 。如果 bw b ∈ w ,因为 w w 是序数,所以bw,所以 ubuw u ∈ b ⇒ u ∈ w ,所以无论如何都有 wxuw w ∈ x ⇒ u ∈ w ,即 ux u ∈ ⋂ x ,所以 bx b ⊆ ⋂ x 。证毕。

接下来,讨论超限归纳(transfinite induction)的第二种形式。
命题4.13(超限归纳的第二种形式):
a.

[X(α)(αXαX)(α)(Lim(α)(β)(β<αβX)αX)]OnX ⊢ [ ∅ ∈ X ∧ ( ∀ α ) ( α ∈ X ⇒ α ′ ∈ X ) ∧ ( ∀ α ) ( L i m ( α ) ∧ ( ∀ β ) ( β < ∘ α ⇒ β ∈ X ) ⇒ α ∈ X ) ] ⇒ O n ⊆ X

b. 直至 δ δ 的归纳。
[X(α)(α<δαXαX)(α)(α<Lim(α)(β)(β<αβX)αX)]δX ⊢ [ ∅ ∈ X ∧ ( ∀ α ) ( α < ∘ δ ∧ α ∈ X ⇒ α ′ ∈ X ) ∧ ( ∀ α ) ( α < ∘ ∧ L i m ( α ) ∧ ( ∀ β ) ( β < ∘ α ⇒ β ∈ X ) ⇒ α ∈ X ) ] ⇒ δ ⊆ X

c. 直至 ω ω 的归纳。
X(α)(α<ωαXαX)ωX ⊢ ∅ ∈ X ∧ ( ∀ α ) ( α < ∘ ω ∧ α ∈ X ⇒ α ′ ∈ X ) ⇒ ω ⊆ X

证明:
a. 教材给的证明看得不是太懂,在这里我给出自己的证明。若假设成立,记 (β)(β<αβX) ( ∀ β ) ( β < ∘ α ⇒ β ∈ X ) B B ,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其实要证明两步。第一,Lim(α),BαX;第二, ¬Lim(α),BαX ¬ L i m ( α ) , B ⊢ α ∈ X 。如果这两步成立,那么根据演绎定理和命题1.21,就可得到 BαX B ⇒ α ∈ X ,再应用Gen可得 (α)(Bαx) ( ∀ α ) ( B ⇒ α ∈ x ) ,而这正是命题4.9的超限归纳法形式,所以命题得证。现在,我们就来证明这两步。第一步由假设条件明显成立。考虑第二步,若 ¬Lim(α) ¬ L i m ( α ) ,则 αK1 α ∈ K 1 (若 αOn α ∉ O n ,则 OnX O n ⊆ X 显然成立),即 α=Suc(α) α = ∅ ∨ S u c ( α ) 。若 α= α = ∅ ,根据假设 X ∅ ∈ X ,所以当然由 BαX B ⊢ α ∈ X 。若 α α ≠ ∅ ,则 Suc(α) S u c ( α ) ,即存在 γ γ 使得 γ=α γ ′ = α 。此时, γ<α γ < ∘ α ,由 B B 可得γX。而假设条件又给出 γXγX γ ∈ X ⇒ γ ′ ∈ X ,所以 αX α ∈ X 。证毕。

b. 若假设成立,采用和a同样的技巧(分别引入 Lim(α) L i m ( α ) ¬Lim(α) ¬ L i m ( α ) ),不难得出 (α)(α<δ(β)(β<αβX)αX) ( ∀ α ) ( α < ∘ δ ∧ ( ∀ β ) ( β < ∘ α ⇒ β ∈ X ) ⇒ α ∈ X ) 。此时,采用证明命题4.9时同样技巧,即假设 ¬(δX) ¬ ( δ ⊆ X ) ,则 δX δ − X 非空,那么存在一个最小值 γδX γ ∈ δ − X ,使得所有小于 γ γ 的序数都在 X X 中,即γ<δ(β<αβX)成立。所以, γX γ ∈ X ,与 γδX γ ∈ δ − X 矛盾。所以, ¬(δX) ¬ ( δ ⊆ X ) 不成立,即 δX δ ⊆ X 。证毕。

c. 不难发现,这是b的特殊例子。若假设成立,则显然b中的前两部分都成立,对于第三部分,注意发现,若 α<ω α < ∘ ω ,则 αK1 α ∈ K 1 ,所以 ¬Lim(α) ¬ L i m ( α ) ,而 ¬Lim(α)Lim(α) ¬ L i m ( α ) ∨ L i m ( α ) 是定理,所以捣鼓几下就可得到 ¬(α<ωLim(α)) ⊢ ¬ ( α < ∘ ω ∧ L i m ( α ) ) 。根据A1和逆否规则,就可得到b中第三部分也成立。所以,最后就可得到 ωX ω ⊆ X 。证毕。

这个超限归纳是很厉害的东西,以下一些结论就能慢慢看出来了。
命题4.14:
a. 对任意 X X ,存在唯一一个函数Y,使得 Y Y 的定义域是On,并且 Y Y α的函数值等于 X X αY的函数值,即 Yα=X(αY) Y ′ α = X ′ ( α ↓ Y ) 。定理写成好式子就是,

(X)(1Y)(Fnc(Y)D(Y)=On(α)(Yα=X(αY))) ⊢ ( ∀ X ) ( ∃ 1 Y ) ( F n c ( Y ) ∧ D ( Y ) = O n ∧ ( ∀ α ) ( Y ′ α = X ′ ( α ↓ Y ) ) )

b.
(x)(X1)(X2)(1Y)(Fnc(Y)D(Y)=OnY=x(α)(Y(α)=X1(Yα))(α)(Lim(α)Yα=X2(αY))) ⊢ ( ∀ x ) ( ∀ X 1 ) ( ∀ X 2 ) ( ∃ 1 Y ) ( F n c ( Y ) ∧ D ( Y ) = O n ∧ Y ′ ∅ = x ∧ ( ∀ α ) ( Y ′ ( α ′ ) = X 1 ′ ( Y ′ α ) ) ∧ ( ∀ α ) ( L i m ( α ) ⇒ Y ′ α = X 2 ′ ( α ↓ Y ) ) )

c.
(x)(X1)(X2)(1Y)(Fnc(Y)D(Y)=δY=x(α)(α<δY(α)=X1(Yα))(α)(Lim(α)α<δYα=X2(αY))) ⊢ ( ∀ x ) ( ∀ X 1 ) ( ∀ X 2 ) ( ∃ 1 Y ) ( F n c ( Y ) ∧ D ( Y ) = δ ∧ Y ′ ∅ = x ∧ ( ∀ α ) ( α < ∘ δ ⇒ Y ′ ( α ′ ) = X 1 ′ ( Y ′ α ) ) ∧ ( ∀ α ) ( L i m ( α ) ∧ α < ∘ δ ⇒ Y ′ α = X 2 ′ ( α ↓ Y ) ) )

证明:
a. 记 Y1={u|Fnc(u)D(u)=On(α)(αD(u)uα=X(αu))} Y 1 = { u | F n c ( u ) ∧ D ( u ) = O n ∧ ( ∀ α ) ( α ∈ D ( u ) ⇒ u ′ α = X ′ ( α ↓ u ) ) } 。首先,我们证明对任意 u1Y1,u2Y1 u 1 ∈ Y 1 , u 2 ∈ Y 1 ,都有 u1u2u2u1 u 1 ⊆ u 2 ∨ u 2 ⊆ u 1 。为了证明这个,我们让 γ1=D(u1) γ 1 = D ( u 1 ) γ2=D(u2) γ 2 = D ( u 2 ) 。因为 D(u1)On,D(u2)On D ( u 1 ) ∈ O n , D ( u 2 ) ∈ O n ,所以 γ1 γ 1 γ2 γ 2 必有一个顺序。不妨假设 γ1γ2 γ 1 ≤ ∘ γ 2 ,记 w w 为那些α<γ1u1αu2α的序数集合,我们的目的是要证 w= w = ∅ 。若 w w ≠ ∅ ,显然 wOn w ⊆ O n ,所以 w w 有良序,即存在一个最小值η。那么,对任意 β<η β < η ,都有 βw β ∉ w ,即 u1β=u2β u 1 ′ β = u 2 ′ β ,因此 ηu1=ηu2 η ↓ u 1 = η ↓ u 2 (仔细观察下,不难证),所以 u1η=u2η u 1 ′ η = u 2 ′ η ,与 u1ηu2η u 1 ′ η ≠ u 2 ′ η (因为 w w 的定义)产生矛盾。所以,w=,即 Y1 Y 1 中任意两个函数 u1,u2 u 1 , u 2 ,它们“对于同样的输入有着同样的输出”。

现在构造 Y=Y1 Y = ⋃ Y 1 ,通俗理解的话, Y Y 就是由Y1中的所有函数“并集”而成。我们证明 Y Y 满足定理的三个部分。第一,证Fnc(Y)。首先,若 uY u ∈ Y ,则存在 b b 使得ubbY1。因为 b b 是函数,所以自然有Rel(b),即 bV2 b ⊆ V 2 ,所以 ubuV2 u ∈ b ⇒ u ∈ V 2 ,所以 uYuV2 u ∈ Y ⇒ u ∈ V 2 ,即 Rel(Y) R e l ( Y ) 。接着,若 <x,y>Y<x,z>Y < x , y >∈ Y ∧ < x , z >∈ Y <script type="math/tex" id="MathJax-Element-1116"> \in Y \land \in Y</script>,则存在 u1Y,u2Y u 1 ∈ Y , u 2 ∈ Y ,使得 <x,y>u1u1Y1 < x , y >∈ u 1 ∧ u 1 ∈ Y 1 <script type="math/tex" id="MathJax-Element-1118"> \in u_1 \land u_1 \in Y_1</script>和 <x,z>u2u2Y1 < x , z >∈ u 2 ∧ u 2 ∈ Y 1 <script type="math/tex" id="MathJax-Element-1119"> \in u_2 \land u_2 \in Y_1</script>。前面已证 u1u2u2u1 u 1 ⊆ u 2 ∨ u 2 ⊆ u 1 ,所以 <x,y>=<x,z> < x , y >=< x , z > <script type="math/tex" id="MathJax-Element-1121"> = </script>,所以 y=z y = z ,结合 Rel(Y) R e l ( Y ) 可得 Fnc(Y) F n c ( Y ) 。然后,证 D(Y)=On D ( Y ) = O n 。因为若 uD(Y) u ∈ D ( Y ) ,则存在 v,b v , b 使得 <u,v>bbY1 < u , v >∈ b ∧ b ∈ Y 1 <script type="math/tex" id="MathJax-Element-1128"> \in b \land b \in Y_1</script>,所以 D(b)OnuD(b) D ( b ) ∈ O n ∧ u ∈ D ( b ) ,由于 Ord(On) O r d ( O n ) ,因此 uOn u ∈ O n ,所以 D(Y)On D ( Y ) ⊆ O n 。若 D(Y)On D ( Y ) ≠ O n ,则根据命题4.8b、g,易证 D(Y)On D ( Y ) ∈ O n 。记 D(Y)=δ D ( Y ) = δ ,构造 W=Y{<δ,XY>} W = Y ∪ { < δ , X ′ Y > } 。不难看出, WY1 W ∈ Y 1 ,所以 WY W ⊆ Y (因为 W W 也参与”组成”了Y)。此时, δ δ W W 的定义域中,所以也在Y的定义域中,即有 δD(Y)=δ δ ∈ D ( Y ) = δ ,产生了矛盾。所以, D(Y)=On D ( Y ) = O n 。第三部分,注意利用 Y1 Y 1 内任意两函数的性质,不难证。

对于 Y Y 的唯一性,利用命题4.9超限归纳,对任意满足定理的Ya Yb Y b ,则构造 Z={x|xOnYax=Ybx} Z = { x | x ∈ O n ∧ Y a ′ x = Y b ′ x } 。那么,若 βαβZ β ∈ α ⇒ β ∈ Z ,则 βYa=βYb β ↓ Y a = β ↓ Y b ,所以 Yaα=Ybα Y a ′ α = Y b ′ α ,所以 αZ α ∈ Z 。因此,由超限归纳法可得, OnZ O n ⊆ Z ,即对任意序数 x x ,都有Yax=Ybx,不难得出 Ya=Yb Y a = Y b 。证毕。

注:a部分的证明关键是第一步构造的 Y1 Y 1 ,它的存在性可以根据前面的类存在定理给出。仔细看它的结构,其实就是包含了一层又一层的函数 ui u i ,每个负责“覆盖”一定的序数。

b. 证明方法和a类似,注意这次构造的 Y1 Y 1 第三部分要处理三种情况,分别是 α=Suc(α)Lim(α) α = ∅ ∨ S u c ( α ) ∨ L i m ( α ) 即可。证毕。

c. 这是b的特例,定义域缩小至 δ δ ,构建相应的 Y1 Y 1 即可。证毕。

序数的运算
有了命题4.14,我们可以定义序数的运算。
1. 序数加法
在命题4.14b中,取

x=β,X1={<u,v>|v=u},X2={<u,v>|v=R(u)} x = β , X 1 = { < u , v > | v = u ′ } , X 2 = { < u , v > | v = R ( u ) }

那么,存在一个唯一的函数 Yβ Y β ,记为 β+ β + ∘ ,使得
β+=ββ+(γ)=(β+γ)Lim(α)β+α=τ<α(β+τ) β + ∘ ∅ = β β + ∘ ( γ ′ ) = ( β + ∘ γ ) ′ L i m ( α ) ⇒ β + ∘ α = ⋃ τ < ∘ α ( β + ∘ τ )

2. 序数乘法
在命题4.14b中,取
x=,X1={<u,v>|v=u+β},X2={<u,v>|v=R(u)} x = ∅ , X 1 = { < u , v > | v = u + ∘ β } , X 2 = { < u , v > | v = R ( u ) }

那么,存在唯一的函数 β× β × ∘ ,使得
β×=β×(γ)=(β×γ)+βLim(α)β×α=τ<α(β×τ) β × ∘ ∅ = ∅ β × ∘ ( γ ′ ) = ( β × ∘ γ ) + ∘ β L i m ( α ) ⇒ β × ∘ α = ⋃ τ < ∘ α ( β × ∘ τ )

3. 序数幂级
exp(β,)=1={}exp(β,γ)=exp(β,γ)×βLim(α)exp(β,α)=<τ<α(exp(β,τ)) exp ⁡ ( β , ∅ ) = 1 = { ∅ } exp ⁡ ( β , γ ′ ) = exp ⁡ ( β , γ ) × ∘ β L i m ( α ) ⇒ exp ⁡ ( β , α ) = ⋃ ∅ < ∘ τ < ∘ α ( exp ⁡ ( β , τ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