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状数组

本文介绍了树状数组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数组求和问题上的应用。通过分析树状数组的构造原理和特点,文章提供了求和、更新操作的具体算法,并附带代码实现。适合于对数据结构有一定了解的学习者。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如果给定一个数组,要你求里面所有数的和,一般都会想到累加。但是当那个数组很大的时候,累加就会显得太耗时了,时间复杂度为O(n),并且采用累加的方法还有一个局限,那就是,当修改掉数组中的元素后,仍然要你求数组中某段元素的和,就显得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用到树状数组,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lgn),相比之下就快得多。下面就讲一下什么是树状数组:

一般讲到树状数组都会少不了下面这个图:

树状数组

下面来分析一下上面那个图看能得出什么规律:

据图可知:c1=a1,c2=a1+a2,c3=a3,c4=a1+a2+a3+a4,c5=a5,c6=a5+a6,c7=a7,c8=a1+a2+a3+a4+a5+a6+a7+a8。

分析上面的几组式子可知,当i为奇数时,ci=ai;当i为偶数时,就要看i的因子中最多有二的多少次幂,例如,6的因子中有2的一次幂,等于2,所以a6=a5+a6(由6向前数两个数的和),4的因子中有2的两次幂,等于4,所以c4=a1+a2+a3+a4(由4向前数四个数的和)。

(一)有公式:cn=a(n-2^k+1)+ …… +an (其中k为n的二进制表示中从右向左数的0的个数)。

那么,如何求2^k呢?球阀如下:

int lowbit(int x) {
    return x & (-x);
}

lowbit()的返回值就是2^k次方的值。

求出来2^k之后,数组c的值就都出来了,接下来我们求数组中所有元素的和。

(二)求数组的和的算法如下:

(1)首先,令sum=0,转向第二步;

(2)接下来判断,如果n>0的话,就令sum=sum+cn转向第三步,否则的话,终止算法,返回sum的值;

(3)n=n-lowbit(n)  (将n的二进制表示的最后一个零删掉),回第二步。

代码实现:

int sum(int n) {
    int sum = 0;
    while(n > 0) {
        sum += c[n];
        n = n- lowbit(n);
    }
    return sum;
}

(三)当数组中的元素有变更时,树状数组就发挥它的优势了,算法如下(修改为给某个节点i加上x):

(1)当i<=n时,执行下一步;否则的话,算法结束;

(2)ci=ci+x,i=i+lowbit(i)  (在i的二进制表示的最后加零),返回第一步。

代码实现:

void change(int i, int x) {
    while(i <= n) {
        c[i] = c[i] + x;
        i = i + lowbit(i);
    }
}

转载地址:http://www.cnblogs.com/zhangshu/archive/2011/08/16/2141396.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