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近年来,尤其是近一段时间,大家不管走到哪儿都可以听到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元宇宙、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的概念。杂糅起来,其实就是我本人(一个苦逼的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工业数字孪生。
研究相关,就想着写一下,毕竟现在工业数字孪生的学习路径很难找,而且在很多人眼里,数字孪生开发学习成本很高,开发周期也长,但是对于研究,对于市场来讲,我们需要的是怎么才能快速做一个可展示的程序?
既然点了进来,我们就先稍微看看数字孪生。
什么是数字孪生?
“孪生”的概念起源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该计划制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空间飞行器,一个用于执行空间任务,另一个留在地球上完全模拟仿真执行空间任务飞行器的状态与状况,其中后者被称为孪生体,是物理意义上的孪生。
这一理念可以视作数字孪生的起源,而后在2003年前后,有关数字孪生(Digital Twin)的设想首次出现于Grieves 教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课程上。其当时被称为“Conceptual Ideal for 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即“镜像空间模型”,其可以用于虚拟表达、描述真实存在的一个或多个特定设施的数字拷贝,并对其进行真实环境、条件和状况的模拟仿真测试,即从物理孪生进化到了数字孪生,时至今日,仍有部分研究者在解决这一问题,即如何实现真正的虚实同步。
其后在2006到2010年间,在虚拟空间构建的数字模型与物理实体交互

本文介绍了数字孪生的概念起源及发展历程,并详细解析了工业数字孪生的实施步骤,包括场景搭建、界面搭建与数据接入等内容。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5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