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数取模
这里大数是指超过了计算机所能存取的最大整数,因此采用字符串形式存取的数(如果不写高精度的话),所以不能简单用%运算符直接取余。
首先看几个等式:
(a + b)%n = (a%n + b%n)%n
(a - b)%n = (a%n - b%n)%n
(a * b)%n = ((a%n) * (b%n))%n
这些等式都可以很容易得到证明:
设a = nk1 + r,b = nk2 + t,对于第一个等式,左边为(n(k1 + k2) + r + t)%n = (r + t)%n,右边为(r + t)%n,显然相等
而且,右边式子去掉括号内任意的%n仍然成立,也即(a%n + b%n)%n = (a + b%n)%n = (a%n + b)%n = (a + b)%n,这样写程序就方便很多
假设xy为一个数字字符串,设x' = x - '0',y' = y -'0',则(10*x + y)%n = ((10*x)%n+y)%n = (10*(x%n) + y)%n,那么就可以很明显从左往右递归
例子代码如下:
string x = "123";
int n = 7;
int output = 0;
for(int j = 0; j < x.length(); j++) {
output = (output * 10 + x[j] - '0')%n;
}
复杂度也很明显为O(n)
二 最大公约数(gcd)
求两个数最大公约数最笨的办法是把两个数因式分解,然后把所有公共的因子找出来相乘,就可以得到最大公约数(虽然以前小学是这样做的),但在求某个很大数的因式分解是很困难的,所以需要其他方法。
欧几里得早在公元前300年就发明了一种算法,称为欧几里得算法,或者也叫辗转相除法
依赖于以下这个定理:
gcd(a,b) = gcd(b,a mod b)
定理证明:设d = gcd(a,b),则推出d | a 且 d | b,而a mod b为a,b的线性组合,所以d | (a mod b),由于d | b,则推出 d | gcd(b,a mod b),即gcd(a,b)| gcd(b,a mod b),同理可以推出gcd(b,a mod b) | gcd(a,b),因此gcd(a,b)= gcd(b,a mod b)。
例子代码如下:
int gcd(int a,int b) {
if(b == 0)
return a;
else return gcd(b,a%b);
}
复杂度的计算比较复杂,递归调用的次数为O(lg b)(b为a,b中较小的一个)
假设用p来表示a,b的位数,则执行的位操作次数为O(p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