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题
1.缺陷识别的数据流图
摄像机原始图像
缺陷识别,特征值,颜色、纹理,是否缺陷,缺陷类型
识别结果
数据导出,供检测识别系统模型积累、训练
系统管理,质量员配置系统参数
1.实体
2.存储
3.面向对象的分析与面向对象的设计2个阶段的模型区别
4.数据组成
2.球队、球员、比赛记录的数据库题
球队(教练、球员),名称
球员:姓名、性别
比赛记录:上场时间、比赛球队、比赛编号
1.数据库设计的6个阶段
数据设计的6个步骤可以清晰地归纳如下:
需求分析(Demand Analysis)
目的:理解用户的需求和系统的功能。
工作内容:数据设计人员需要与用户沟通,了解用户的业务需求和数据需求。通过收集和整理用户需求,明确系统需要存储和处理哪些数据。
重要性:是整个数据设计过程的基础,确保后续步骤能够准确满足用户需求。
概念设计(Conceptual Design)
目的:建立系统的概念模型。
工作内容:将用户需求转化为概念模型,包括实体、属性、关系等。常用的概念建模方法有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OO模型)。
重要性:是整个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关键,为后续的逻辑设计提供基础。
逻辑设计(Logical Design)
目的: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工作内容:将概念模型转化为逻辑模型,包括表、字段、约束等。常用的逻辑建模方法有关系模型和标准化理论。
重要性:将概念设计具体化,为物理设计提供指导。
物理设计(Physical Design)
目的:确定数据存储和访问的物理结构。
工作内容:将逻辑模型转化为物理模型,包括表的创建、索引的建立、存储空间的分配等。常用的物理设计方法有数据库设计和表设计。
重要性:是数据设计的具体实现,确保数据能够在物理层面上被有效存储和访问。
实施(Implementation)
目的:将设计好的数据结构应用到实际系统中。
工作内容:数据设计人员需要与开发人员和管理员合作,确保数据设计的正确实施。
重要性:是数据设计过程的重要环节,确保设计能够转化为实际可运行的系统。
维护(Maintenance)
目的:对数据进行维护和管理。
工作内容:监控、备份、恢复、优化数据库,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重要性:是数据设计过程的持续环节,确保数据设计能够持续满足用户需求并应对环境变化。
通过以上六个步骤,数据设计人员可以将用户的需求转化为可操作的数据模型,并应用到实际系统中,从而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维护性。
2.E-R图
3.比赛记录,E-R图
3.用户、老师、学生、课程用例图
登录注册
够买课程
课程讨论
课程作业
作业成绩
1.用例
2.类图
用户、老师、学生、课程、…
4.算法题
哈夫曼编码
1.代码填空
2.构造哈夫曼树,按照权重(12,13,5,9,45,16),a,b,c,d,e,f,问 a,c 编码,并问101101101的编码
5.程序设计题
接口类
解冻方法
冻结方法
实现接口类
激活状态的实现类
冻结状态的实现类
账户类
答案:
private AccoutState state
state.deposite();
state.drawplay();
state.free();
state.un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