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物理层
一.物理层概念
1.1基本概念
- 物理层解决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 物理层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定义标准
1.2四种特性
- 机械特性:定义物理连接的特征,规定物理连接时采用的规格,接口形状、引线数目、引脚数量、排列情况等
- 电气特性:规定传输二进制位时,线路上信号的电压范围、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
-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表示何种意义、接口部件的用途
- 过程特性(规程特性):定义各种物理线路的工作规程、时序关系
二.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2.1术语
-
数据data:传送消息的实体,通常指有意义的符号序列
-
信号:数据的电气/电磁的表现,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存在形式
数字信号/离散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取值是离散的
模拟信号/连续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取值是连续的 -
信源:产生和发送数据的源头
-
信宿:接受数据的终点
-
信道:信号的传输媒介,一般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介质,因此一条通信线路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受信道
-
码元:用一个固定时长的信号波形(数字脉冲),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是数字通信中的数字信号的计量单位,这个时长内的信号称为K进制码元,而该时长称为码元宽度,当码元的离散状态有M个时,此时码元为M进制码元
4进制码元 —> 码元离散状态有4个 —> 4种高低不同的信号波形 —> 00 01 10 11
16进制 —> 码元离散状态有16个 —> 16种高低不同的信号波形 —> 4比特信息量表示16种状态 -
码元传输速率:又叫码元速率、波形速率、调制速率、符号速率----一秒传输多少个码元
表示单位时间内数字通信系统所传输的码元个数(也称脉冲个数、信号变化的次数),单位:波特,1波特表示每秒传输一个码元
数字信号有多进制二进制之分,但码元速率与进制数无关,只与码元长度T有关
-
信息传输速率:别名信息速率、比特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二进制码元个数(即比特数),单位:比特/秒— 一秒传输多少个比特
关系:若一个码元携带n比特信息量,则M波特码元传输速率所对应的信息传输速率是 M*n bit/s
N进制码元:一个码元携带 log2N 个比特
2.2三种通信方式
- 单工通信:只有一个方向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仅需一条 信道
- 半双工通信:通信双方都可以发送或接受消息,但是任何一方都不能同时发送和接受,需要两条 信道
- 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消息,也需要两条 信道
2.3数据传输方式
- 串行传输:将表示一个字符的8位二进制数按由低到高顺序依次发送,速度慢、费用低、适合远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