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
OSI参考模型:(七层)
为了解决网络设备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了OSI 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 物理层
功能: 定义电压、接口、线缆、传输距离等。
介质:–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 双绞线(twisted pair)
– 光纤(fiber)
– 无线(wireless):红外线、蓝牙、WLAN
2. 数据链路层
功能:1)编帧和识别帧
2) 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
3)传输资源控制, 流量控制
4)差错验证
5)寻址
6) 标识上层数据
3. 网络层
功能:
1)编址、路由
2) 拥塞控制,异种网络互连
4. 传输层
功能:1) 分段上层数据
2)提供面向连接或无连接的服务
3)建立端到端连接,维护连接状态
4) 可靠传输、流量控制
常见协议:TCP、UDP等
5. 会话层
功能: 1)主机间通信
2) 建立、维护、终结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3)文字处理、邮件、电子表格等
6. 表示层
功能:1)定义数据格式与结构
2) 协商上层数据格式
3)ASCII、MPEG、JPEG等
7. 应用层
功能:1)为应用程序进程(比如文字处理、邮件、电子表格)
2)提供网络服务 Web、NFS、RPC等
TCP/IP
TCP/IP模型(四层、五层)
功能:参考 OSI模型
协议栈:
(PS:文章内容为本人学习总结哈,如果有错误不足欢迎指正,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