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为“威妥玛式拼音”相关合辑。
略作重排,未整理去重。
如有内容异常,请看原文。
威妥玛式拼音法
原创 梁伟 翻译虫梁伟老师 2022 年 05 月 10 日 19:24 天津
威妥玛拼音法(Wade-Giles romanization)又称威妥玛-翟理思式拼音,简称威氏拼音法。
它于 1867 年开始,由英国人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1818 年 —1895 年)等人合编的注音规则,称为 “威氏拼音”。
~

威妥玛曾于 1871 年任英国驻华公使,1883 年回国。1888 年起,他在剑桥大学担任教授,讲授汉语,直至 1895 年逝世。他以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创立了威氏拼音法。后来,H.A. Giles 进行了稍加修订,合称为 WG 威氏拼音法(Wade-Giles System)。其最大优点是利用送气符号(‘)来表示送气的声母。
威妥玛拼音法在 1958 年中国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前,广泛用于人名、地名的注音,影响较大。1958 年后,逐渐被淘汰。
在中国大陆,除了少数需要保持文化传统的场合外,基本不再使用威妥玛拼音法,只有一些已成为习惯用语的专有名词,如 I Ching(易经)、Tai Chi(太极)仍保留威妥玛拼音(注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苏州大学等的英文名称为邮政式拼音,中山大学为粤语拼音(Sun Yat-sen,孙逸仙),都不是威妥玛拼音。邮政拼音在简化送气符的基础上,结合了晚清时期的西方惯用音,因此二者容易被一般民众混淆)。而大多数地名、人名已使用汉语拼音。
在中国晚清至 1958 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威妥玛拼音方案是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普遍用于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等,一般称为威妥玛拼音。虽然威妥玛拼音保持了一些接近英语拼写的特点,但并不完全迁就英语的拼写习惯。
发明人 威妥玛
威妥玛(Sir Thomas Francis Wade,又译作 “韦德”),生于 1818 年,卒于 1895 年,在中国任外交官(官至驻华 “公使”)43 年之久。在此之前,他主要在上海海关工作并负责对来自英国本土的海关人员进行汉语培训。先后在 1859 年著《寻津录》,1867 年撰写了汉语教科书《语言自迩集》,成功发展了用拉丁字母写汉字地名的方法,一般称作 “威妥玛拼音” 或 “威妥玛式(Wade System) ”,成为中国地名、人名及事物名称外译之译音标准。
威妥玛用了 8 年时间制定正字法,几易其稿,最后才完成。《语言自迩集》是一部容量巨大,内容包括西人学习汉语的教本、一百几十年前北京话口语实录描写及汉语语法研究之集大成的著作。它的重要价值除了在北京话和普通话历史乃至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开拓意义外,还在于这是一部注重现代汉语口语教学并用拉丁字母注音的 “ 对外汉语教材” 的开先河之作。
主要影响
威妥玛拼音虽然影响不小,但一直未成为官方标准。然而,有关使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1928 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第一套法定的拉丁化拼音方案 —— 国语罗马字(简称国罗),但由于种种原因流传时间较短,影响不大。1958 年 2 月 11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中国的地名改用汉语拼音拼写。是建国至今唯一未被修改过的法案。在此之后,汉语拼音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1977 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79 年联合国秘书处决定采用汉语拼音作为在各种罗马字母文字中转写中国人名和地名的标准;1982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法的国际标准。
邮政式拼音和威妥玛拼音法并未完全消失。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的英文校名用的就是邮政式拼音。同时,为保证历史的延续性,少量享誉海内外的商标至今仍旧使用威妥玛拼音法,例如:中华(Chunghua),张裕(Changyu)等等。汉语拼音推行之后,威妥玛拼音法虽在国内基本不再使用,但在西方学术界仍较为流行。某些历史名人的英文拼写方式也采用了威妥玛拼音,例如:毛泽东(Mao Tse-tung)等等。有些使用威妥玛拼音的专有名词已被吸纳为英文的外来语,例如:功夫(Kungfu)、太极(Taichi)、易经(I Ching)、清明节(Chingming Festival)、宫保鸡丁(Kungpao Chicken)等等。 碰到这些词时,也要特别留意,否则也会闹笑话。简而言之,威妥玛拼音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地名
中国地名英文新旧拼法比照(汉语拼音、邮政式拼音),注意邮政拼音并不等于威妥玛拼音,邮政式拼音有大量滞古发音以及方言发音。
早期的地名译音用方言音或官话音,拼音形式直接用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拉丁语、法语或者英语转写。后来的多用官话音,拼音形式一般多用威妥玛式拼音或者邮政式拼音或者国语罗马字。
中国地名英文新旧拼法比照(汉语拼音、邮政式拼音)
| 邮政式拼音 | 地名 | 汉语拼音 |
|---|---|---|
| Mukden | 沈阳 | Shenyang |
| Peking | 北京 | Beijing |
| Nanking | 南京 | Nanjing |
| Si’an | 西安 | Xi’an |
| Canton/Kwangchow | 广州 | Guangzhou |
| Amoy | 厦门 | Xiamen |
| Tsingtao | 青岛 | Qingdao |
| Dairen/Taline/Dalny | 大连 | Dalian |
| Namhoi | 南海 | Nanhai |
| Seundak | 顺德 | Shunde |
| Chu-hai | 珠海 | Zhuhai |
| Shekki/Chungshan | 中山 | Zhongshan |
| Chengtu | 成都 | Chengdu |
| Tientsin | 天津 | Tianjin |
| Foochow/Fuchow | 福州 | Fuzhou |
| Yen’an | 延安 | Yan’an |
| Soochow | 苏州 | Suzhou |
| Wusih/Wuhsi | 无锡 | Wuxi |
| Hsuchow | 徐州 | Xuzhou |
| Hofei | 合肥 | Hefei |
| Chungking | 重庆 | Chongqing |
| Tsinan | 济南 | Ji’nan |
| Chefoo | 烟台(芝罘) | Yantai |
| Kirin/Chilin | 吉林 | Jilin |
| Kweilin | 桂林 | Guilin |
| Kukong | 韶关 | Shaoguan |
| Swatow | 汕头 | Shantou |
| Teochew/Chiu Chow | 潮州 | Chaozhou |
| Chinchew/Chinchu | 泉州 | Quanzhou |
| Changchow | 漳州 | Zhangzhou |
| Chankiang/Chanchiang | 湛江 | Zhanjiang |
| Hanchung | 汉中 | Hanzhong |
| Sining/Hsi-ning | 西宁 | Xining |
| Kongmoon | 江门 | Jiangmen |
| Hangchow/Hangchou | 杭州 | Hangzhou |
| Yangchow/Yangchou | 扬州 | Yangzhou |
| Chinkiang/Chenchiang | 镇江 | Zhenjiang |
| Ningpo | 宁波 | Ningbo |
| Shao-hsing/Shaohing | 绍兴 | Shaoxing |
| Chusan/Chou-shan | 舟山 | Zhoushan |
| Wenchow | 温州 | Wenzhou |
| Pakhoi/Peihai | 北海 | Beihai |
| Tsinkiang | 晋江 | Jinjiang |
| Kweiyang | 贵阳 | Guiyang |
| Chengchow | 郑州 | Zhengzhou |
| Paoting | 保定 | Baoding |
| Paoki | 宝鸡 | Baoji |
| Taipei | 台北 | Taibei |
| Kaohsiung | 高雄 | Gaoxiong |
| Keelung | 基隆 | Jilong |
| Taichung | 台中 | Taizhong |
| Hsinchu | 新竹 | Xinzhu |
| Chiayi | 嘉义 | Jiayi |
| Tainan | 台南 | Tainan |
| Kinmen | 金门 | Jinmen |
| Hohhot | 呼和浩特 | Huhehaote |
| Urumchi | 乌鲁木齐 | Wulumuqi |
| Cascar/Qäshqär | 喀什 | Kashi |
| Kumul/Qomul | 哈密 | Hami |
| Turpan | 吐鲁番 | Tulufan |
| K’o-la-ma-i | 克拉玛依 | Kelamayi |
| Kulja | 伊犁 | Yili |
| Ha-erh-pin/Kharbin | 哈尔滨 | Ha’erbin |
| Tsitsihar | 齐齐哈尔 | Qiqihaer |
| Manchouli | 满洲里 | Manzhouli |
| Paotow | 包头 | Baotou |
| Tungchow | 通州 | Tongzhou |
| Hoihow | 海口 | Haikou |
| Chengteh/Jehol | 承德(热河) | Chengde |
| Tantung/Antung | 丹东(安东) | Dandong |
| Tatung | 大同 | Datong |
| Tunhwang | 敦煌 ( 炖煌 ) | Dunhuang |
| Chinchow | 锦州 | Jinzhou |
| Yamchow/Yenchow | 钦州 | Qinzhou |
| Liuchow | 柳州 | Liuzhou |
| Hulun buir | 呼伦贝尔 | Hulunbei‘er |
| Ulanqab/Ulaanchab | 乌兰察布 | Wulanchabu |
| Koerhmu/Na-gor-mo | 格尔木 | Ge’ermu |
| Gzhis-ka-rtse | 日喀则 | Rikaze |
| Chab-mdo | 昌都 | Changdu |
| Mnga’ris | 阿里 | Ali |
| Nying-khri | 林芝 | Linzhi |
| Nag-chu | 那曲 | Naqu |
| Lho-kha | 山南 | Shannan |
| Shansi | 山西 | Shanxi |
| Shensi | 陕西 | Shanxi |
| Szechwan | 四川 | Sichuan |
| Kiangsi | 江西 | Jiangxi |
| Anhwei | 安徽 | Anhui |
| Kiangsu | 江苏 | Jiangsu |
| Shantung | 山东 | Shandong |
| Fukien/Foukien | 福建 | Fujian |
| Kalgan | 张家口 | Zhangjiakou |
| Tachou | 达州 | DaZhou |
| Sin Jieu | 清远 | QingYuan |
我们来看看香港的一些金店名称就是使用威妥玛拼音组成的。
~




汉语拼音和威妥玛式拼音法(附对照表)
翻译教学与研究 2021 年 06 月 05 日 06:02
本文综自:外语万花筒、晓澜教英语
韦氏拼音
常凯申,为蒋介石之错译名。出自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对 Chiang Kai-shek (即蒋介石的韦氏拼音写法)的翻译。毕业于北京大学,留学于俄罗斯,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所著,于 2008 年 10 月出版的《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一书中,将蒋介石 (采用韦氏拼音的原文为 Chiang Kai-shek) 翻译为 “常凯申”,与当年将孟子翻译成 “门修斯” 如出一辙,如此 “历史学家” 令国人对中国教育界专家学者研究学术的权威性和文化素养之水准产生巨大疑虑。
韦氏拼音,又称威氏拼音法,由英国人 Thomas Francis Wade 于 19 世纪后期制定,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新中国制定、推行汉语拼音之后,国内不再使用韦氏拼音法,但至今韦氏拼音法仍在西方学术界较为流行。
王奇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留学后继续在清华大学历史系任教,这次被人披露错误,清华教育之虚浮,学术科研之薄弱可见一斑,滑天下之大稽,毁北大清华百年之声誉。
威妥玛式拼音法
威妥玛式拼音法(Wade-Giles romanization)又称威妥玛 - 翟理斯式拼音,简称威氏拼音法 。它是 1867 年开始的,由英国人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 1818 年 —1895 年,今天的习惯应该翻译成托玛斯·韦德)与人合编的注音规则,叫 “威氏拼音”。
威妥玛曾于 1871 年任英国驻华公使,1883 年回国。1888 年起在剑桥大学任教授,讲授汉语,直至 1895 年逝世。他以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创立威氏拼音法。后来 H.A.Giles 稍加修订,合称 WG 威氏拼音法(Wade-Giles System)。它的最大优点是利用送气符号(‘)来表示送气的声母。
威玛氏音标,在 1958 年大陆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前广泛被用于人名、地名注音,影响较大。1958 年后,逐渐废止。
中国大陆除了少数需要保持文化传统的场合外,基本不用,除一些已成习用的专有名词如 I-ching(易经)、Tai-chi(太极)仍保留威妥玛拼音以外(注意北大清华苏大等英文名为邮政拼音,中山大学为粤语记音,都不是威妥玛拼音),而大多数地名、人名已使用汉语拼音。
威妥玛式拼音与汉语拼音对照的例子,如:“功夫”,威妥玛式拼音为 Kung1 fu1,而汉语拼音则为:gōng fu。
中国清末至 1958 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中国和国际上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这个方案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等,一般称为威妥玛式拼音。威妥玛式拼音,虽然保持了接近英文拼法的一些特点,但是并不完全迁就英文的拼写习惯。
威妥玛拼音法并未完全消失。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苏州大学 (SooChow University) 的英文校名用的就是邮政式拼音。

同时,为保证历史的延续性,少量享誉海内外的商标至今仍旧使用威妥玛拼音法,例如:茅台 Moutai,中华 Chunghwa 等等。汉语拼音推行之后,威妥玛拼音法虽在国内基本不再使用,但在西方学术界仍较为流行。某些历史名人的英文拼写方式也采用了威妥玛拼音,例如:孙中山 Sun Yat-sen,毛泽东 Mao Tse-tung,蒋介石 ChiangKai-shek,宋庆龄 Soong Ching-ling,宋美龄 Soong May-Iing,等等。这是需要特别留意的,有人在把这些人物译回汉语时就闹过笑话。
有些使用威妥玛拼音的专有名词已被吸纳为英文的外来语,例如:功夫 Kungfu、太极 Taichi、易经 I Ching、清明节 Chingming Festival、宫保鸡丁 Kungpao Chicken 等等。碰到这些词时,也要特别留意,否则也会闹笑话。简而言之,威妥玛拼音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注音声母与汉语拼音、威妥玛拼法对照表:
注音符号 ㄅ ㄆ ㄇ ㄈ ㄉ ㄊ ㄋ ㄌ ㄍ ㄎ ㄏ ㄐ ㄑ ㄒ ㄓ ㄔ ㄕ ㄖ ㄗ ㄘ ㄙ
汉语拼音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威妥玛拼音 p p’ m f t t’ n l k k’ h ch(i) ch’(i) hs ch ch’ sh j ts,tz ts’,tz’ s,sz
读音 玻 坡 摸 佛 得 特 讷 勒 哥 科 喝 基 欺 希 知 蚩 诗 日 资 雌 思
注音单韵母与汉语拼音对应单韵母、威妥玛拼法对照表:
注音符号 ㄚ ㄛ ㄜ ㄝ ㄧ ㄨ ㄩ
汉语拼音 a o e ê i u ü
威妥玛拼音 a o e e i u ü
无声母时拼音标注方式 a o e eh yi wu yu
对应的汉字“读音” 阿 喔 鹅 (耶的韵母) 衣 屋 迂

“威妥玛式” 拼音与人名
【尤其港台地区还会按照英国威式发音法来翻译】
Sun Yat-sen 孙中山
(是教名 “孙日新” 按照粤语发音转写成的)
Chiang Kai-shek 蒋介石
(按照粤语发音转写成的,可不是 “常凯申”!)
Soong Ching-ling 宋庆龄
(ch=q)
Mao Tse-tung 毛泽东
(Ts=z t=d ung=ong)
Chou En-lai 周恩来
(ch=zh)
Chu Teh 朱德
(ch=zh t=d)
…
“常凯申” 是个梗
清华大学副教授王奇在她出版的一本书中
将蒋介石 (Chiang Kai-shek) 翻译为 “常凯申”
确认过眼神,是 “常凯申” 没错?
【说到人名,当然得提人名 zei 多的《红楼梦》】
杨宪益夫妇与大卫・霍克斯对《红楼梦》中主角名的英译▼
| 人名 | 杨译本 | 霍译本 |
|---|---|---|
| 贾母 | The Lay Dowager | Old Lady Jia |
| 贾政 | Chia Cheng | Jia Zheng |
| 王夫人 | Lady Wang | Lady Wang |
| 薛姨妈 | Aunt Hsueh | Aunt Xue |
| 王熙凤 | Wang Hsi-feng | Wang Xi-feng |
| 贾宝玉 | Chia Pao-yu | Jia Bao-yu |
| 林黛玉 | Lin Tai-yu | Lin Dai-yu |
| 薛宝钗 | Hsueh Pao-chai | Xue Bao-chai |
| 贾探春 | Chia Tan-chun | Jia Tan-chun |
| 史湘云 | Shi Hsiang-yun | Shi Xiang-yun |
(“杨译本” 指的是:杨宪益夫妇所译;“霍译本” 是指:大卫・霍克斯)
对小说中贾、史、王、薛家的主人
杨宪益夫妇采取 “威妥玛式” 拼音法
霍克斯采取的是纯汉语拼音译法
左右对比 感受一下
邮政式拼音
邮政式拼音形成于 “威妥玛式” 拼音方案的基础上
是 20 世纪上半叶 西方国家拼写中国地名是最常用的系统
举几个例子:
北京 Peking 天津 Tientsin
重庆 Chungking 江苏 Kiangsu
广州 Canton 香港 Hong Kong
…
1997 年,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
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
作为中国地名拼法的国际标准
威妥玛拼音也正式停止使用
但
仍有许多地名及其他词汇
由于长期使用形成的习惯
还保留着威妥玛及邮政式拼音的拼法
一些老字号,驰名品牌的名称保留了威妥玛式拼发
比如:中华烟
中华:Chunghua 不是 Zhonghua
(ch=zh ung=ong)

比如:青岛啤酒
青岛啤酒:Tsingtao Beer 不是 Qingdao

比如:中华铅笔
中华铅笔:Chunghwa 不是 Zhonghua
所以,放心,不是假冒产品!


威妥玛拼音及其与汉语拼音的对照表
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 发布时间:2020-04-29
中文姓名音译说明
外文资料中文姓名音译通常采用的是威妥玛拼音,但是有些音译并不规范,已形成了一些习惯用法。
如:孔子 konfucius,孙中山 sun yat-sen,毛泽东 MaoZedong,蔣介石 Chiang Kai-shek。
威妥玛拼音和汉语拼音对照表
~
| Wade-Giles / 韦氏拼音 | Pinyin / 汉语拼音 | Wade-Giles / 韦氏拼音 | Pinyin / 汉语拼音 |
|---|---|---|---|
| a | a | mi | mi |
| ai | ai | miao | miao |
| an | an | mieh | mie |
| ang | ang | mien | mian |
| ao | ao | min | min |
| cha | zha | ming | ming |
| ch’a | cha | miu | miu |
| chai | zhai | mo | mo |
| ch’ai | chai | mou | mou |
| chan | zhan | mu | mu |
| ch’an | chan | na | na |
| chang | zhang | nai | nai |
| ch’ang | chang | nan | nan |
| chao | zhao | nang | nang |
| ch’ao | chao | nao | nao |
| che | zhe | nei | nei |
| ch’e | che | nen | nen |
| chen | zhen | neng | neng |
| ch’en | zhen | ni | ni |
| cheng | zheng | niang | niang |
| ch’eng | cheng | niao | niao |
| chi | ji | nieh | nie |
| ch’i | qi | nien | nian |
| chia | jia | nin | nin |
| ch’ia | qia | ning | ning |
| chiang | jiang | niu | niu |
| ch’iang | qiang | no | nuo |
| chiao | jiao | nu | nu |
| ch’iao | qiao | nuan | nuan |
| chieh | jie | nung | nong |
| ch’ieh | qie | nü | nü |
| chien | jian | nüeh | nüe |
| ch’ien | qian | o | e |
| chih | zhi | ou | ou |
| ch’ih | chi | pa | ba |
| chin | jin | p’a | pa |
| ch’in | qin | pai | bai |
| ching | jing | p’ai | pai |
| ch’ing | qing | pan | ban |
| chiu | jiu | p’an | pan |
| ch’iu | qiu | pang | bang |
| chiung | jiong | p’ang | pang |
| ch’iung | qiong | pao | bao |
| cho | zhuo | p’ao | pao |
| ch’o | chuo | pei | bei |
| chou | zhou | p’ei | pei |
| ch’ou | chou | pen | ben |
| chu | zhu | p’en | pen |
| ch’u | chu | peng | beng |
| chua | zhua | p’eng | peng |
| chuai | zhuai | pi | bi |
| ch’uai | chuai | p’i | pi |
| chuan | zhuan | piao | biao |
| ch’uan | chuan | p’iao | piao |
| chuang | zhuang | pieh | bie |
| ch’uang | chuang | p’ieh | pie |
| chui | zhui | pien | bian |
| ch’ui | chui | p’ien | pian |
| chun | zhun | pin | bin |
| ch’un | chun | p’in | pin |
| chung | zhong | ping | bing |
| ch’ung | chong | p’ing | ping |
| chü | ju | po | bo |
| ch’ü | qu | p’o | po |
| chüan | juan | pou | ou |
| ch’üan | quan | pu | bu |
| chüeh | jue | p’u | pu |
| ch’üeh | que | sa | sa |
| chün | jun | sai | sai |
| ch’ün | qun | san | san |
| en | en | sang | sang |
| erh | er | sao | sao |
| fa | fa | se | se |
| fan | fan | sen | sen |
| fang | fang | seng | seng |
| fei | fei | sha | sha |
| fen | fen | shai | shai |
| feng | feng | shan | shan |
| fo | fo | shang | shang |
| fou | fou | shao | shao |
| fu | fu | she | she |
| ha | ha | shen | shen |
| hai | hai | sheng | sheng |
| han | han | shih | shi |
| hang | hang | shou | shou |
| hao | hao | shu | shu |
| hei | hei | shua | shua |
| hen | hen | shuai | shuai |
| heng | heng | shuan | shuan |
| ho | he | shuang | shuang |
| hou | hou | shui | shui |
| hsi | xi | shun | shun |
| hsia | xia | shuo | shuo |
| hsiang | xiang | so | suo |
| hsiao | xiao | sou | sou |
| hsieh | xie | ssu | si |
| hsien | xian | su | su |
| hsin | xin | suan | suan |
| hsing | sui | sui | |
| hsiu | xiu | sun | sun |
| hsiung | xiong | sung | song |
| hsü | xu | szu | si |
| hsüan | xuan | ta | da |
| hsüeh | xue | t’a | ta |
| hsün | xun | tai | dai |
| hu | hu | t’ai | tai |
| hua | hua | tan | dan |
| huai | huai | t’an | tan |
| huan | huan | tang | dang |
| huang | huang | t’ang | tang |
| hui | hui | tao | dao |
| hun | hun | t’ao | tao |
| hung | hong | te | de |
| huo | huo | t’e | te |
| i | yi | teng | deng |
| jan | ran | t’eng | teng |
| jang | rang | ti | di |
| jao | rao | t’i | ti |
| je | re | tiao | diao |
| jen | ren | t’iao | tiao |
| jeng | reng | tieh | die |
| jih | ri | t’ieh | tie |
| jo | ruo | tien | dian |
| jou | rou | t’ien | tian |
| ju | ru | ting | ding |
| juan | ruan | t’ing | ting |
| jui | rui | tiu | diu |
| jun | run | to | duo |
| jung | rong | t’o | tuo |
| ka | ga | tou | dou |
| k’a | ka | t’ou | tou |
| kai | gai | tu | du |
| k’ai | kai | t’u | tu |
| kan | gan | tuan | duan |
| k’an | kan | t’uan | tuan |
| kang | gang | tui | dui |
| k’ang | kang | t’ui | tui |
| kao | gao | tun | dun |
| k’ao | kao | t’un | tun |
| kei | gei | tung | dong |
| ken | gen | t’ung | tong |
| k’en | ken | tzu | zi |
| keng | geng | tz’u | ci |
| k’eng | keng | tsa | za |
| ko | ge | ts’a | ca |
| k’o | ke | tsai | zai |
| kou | gou | ts’ai | cai |
| k’ou | kou | tsan | zan |
| ku | gu | ts’an | can |
| k’u | ku | tsang | zang |
| kua | gua | ts’ang | cang |
| k’ua | kua | tsao | zao |
| kuai | guai | ts’ao | cao |
| k’uai | kuai | tse | ze |
| kuan | guan | ts’e | ce |
| k’uan | kuan | tsei | zei |
| kuang | guang | tsen | zen |
| k’uang | kuang | ts’en | cen |
| kuei | gui | tseng | zeng |
| k’uei | kui | ts’eng | ceng |
| kun | gun | tso | zuo |
| k’un | kun | ts’o | cuo |
| kung | gong | tsou | zou |
| k’ung | kong | ts’ou | cou |
| kuo | guo | tsu | zu |
| k’uo | kuo | ts’u | cu |
| la | la | tsuan | zuan |
| lai | lai | ts’uan | cuan |
| lan | lan | tsui | zui |
| lang | lang | ts’ui | cui |
| lao | lao | tsun | zun |
| le | le | ts’un | cun |
| lei | lei | tsung | zong |
| leng | leng | ts’ung | cong |
| li | li | wa | wa |
| liang | liang | wai | wai |
| liao | liao | wan | wan |
| lieh | lie | wang | wang |
| lien | lian | wei | wei |
| lin | lin | wen | wen |
| ling | ling | weng | weng |
| liu | liu | wo | wo |
| lo | luo | wu | wu |
| lou | lou | ya | ya |
| lu | lu | yai | yai |
| luan | luan | yang | yang |
| lun | lun | yao | yao |
| lung | long | yeh | ye |
| lü | lü | yen | yan |
| lüan | luan | yin | yin |
| lüeh | lüe | ying | ying |
| ma | ma | yo | yo |
| mai | mai | yu | you |
| man | man | yung | yong |
| mang | mang | yü | yu |
| mao | mao | yan | yuan |
| mei | mei | yüeh | yue |
| men | men | yün | yun |
| meng | meng |
via:
-
语言 || 汉语拼音和威妥玛式拼音法(附对照表)
https://mp.weixin.qq.com/s/NOJulvOxV4aC9SHU9u9p9A -
威妥玛拼音及其与汉语拼音的对照表 - 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
https://wjk.usst.edu.cn/2020/0429/c10157a219117/page.htm

5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