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参考模型
自上而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
物理层:最底层或第一层,该层包括物理联网媒介,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物理层的协议产生并检测电压以便发送和接收携带数据的信号,一般是0 1信号。传输这种信息就要用到物理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但具体的物理媒体不在OSI的7层模型内,有人把物理媒体当做第0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为它的上一层提供一个物理连接,以及它们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如规定使用电缆和接头的类型、传送信号的电压等。在这一层,数据还没有被组织,仅作为原始的位流或电气电压处理,单位是bit比特。
数据链路层:给电信号分组(以太网帧),并以广播的方式在子网中传播(每一个接收者比较目标MAC地址和自己的MAC地址可知自己是不是对方要找的人)。为了保证传输,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被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帧是用来移动数据的结构包,它不仅包括原始数据,还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物理地址以及检错和控制信息。其中的地址确定了帧将发送到何处,而纠错和控制信息则确保帧无差错到达。如果在传送数据时,接收点检测到所传送的互数据中有差错,就要通知发送方重发这一帧。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交换机工作在这一层。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有: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