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gma once与#ifndef
防止头文件包含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pragam once,一种是使用#ifndef宏。
两种方法的作用是一样的,但原理不同。
slimfox博客《#pragma once 与 #ifndef 解析 》原文说得很好:
“#ifndef的方式依赖于宏名字不能冲突,这不光可以保证同一个文件不会被包含多次,也能保证内容完全相同的两个文件不会被不小心同时包含。当然,缺点就是如果不同头文件的宏名不小心“撞车”,可能就会导致头文件明明存在,编译器却硬说找不到声明的状况——这种情况有时非常让人抓狂。
#pragma once则由编译器提供保证:同一个文件不会被包含多次。注意这里所说的“同一个文件”是指物理上的一个文件,而不是指内容相同的两个文件。带来的好处是,你不必再费劲想个宏名了,当然也就不会出现宏名碰撞引发的奇怪问题。对应的缺点就是如果某个头文件有多份拷贝,本方法不能保证他们不被重复包含。当然,相比宏名碰撞引发的“找不到声明”的问题,重复包含更容易被发现并修正。”
对于上面的描述,这补充一点:当一头文件被重复包含时,#pragma once不会重复打开这个文件,而#ifndef宏是会的。通过查看预处理文件,可以验证这一点。
源文件如下:
//tmp.cpp #include "tmp.h" #include "tmp.h" void main() { }
头文件:
//tmp.h #pragma once //#ifndef HEADER_TMP //#define HEADER_TMP struct Node { int data; }; //#endif
打生成预处理文件开头打上:
分别在头文件中#pragma once与#ifndef,生成的预处理文件分别为:
#line 1 "e:\\contest\\tmp\\tmp.cpp"
#line 1 "e:\\contest\\tmp\\tmp.h"
#pragma once
struct Node
{
int data;
};
#line 4 "e:\\contest\\tmp\\tmp.cpp"
void main()
{
}
----------------------
#line 1 "e:\\contest\\tmp\\tmp.cpp"
#line 1 "e:\\contest\\tmp\\tmp.h"
struct Node
{
int data;
};
#line 13 "e:\\contest\\tmp\\tmp.h"
#line 4 "e:\\contest\\tmp\\tmp.cpp"
#line 1 "e:\\contest\\tmp\\tmp.h"
#line 5 "e:\\contest\\tmp\\tmp.cpp"
void main()
{
}
显然,#pragma once只打开了一次头文件,而#ifndef则打开了两次。
参考:http://blog.youkuaiyun.com/slimfox/article/details/1565950#pl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