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体来源的BMSC外泌体增强退行性椎间盘修复中髓核细胞簇的增殖与基质重塑

椎间盘退行性变(IDD)是引发下腰痛的主要病理基础,其发病机制核心在于髓核(NP)组织内细胞功能失衡与细胞外基质(ECM)代谢紊乱。传统观点认为,退变中的髓核细胞(NPC)处于衰老或凋亡状态,失去增殖与合成能力。然而,近年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交汇逐渐揭示,退变椎间盘内并非完全失去再生潜能,而是存在一类具有增殖活性的细胞簇——髓核细胞簇(NPCCs),它们可能代表了一种内源性修复机制的前体状态。本文作者团队正是基于这一生物学现象的再认识,结合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的自体髓核碎片与骨髓抽吸物(BMA)联合回植可促进椎间盘再水化的现象,系统解析其背后的细胞与分子机制,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NPCCs与球体培养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Sph-Exos)协同作用的组织工程策略。

研究首先从临床出发,纳入MRI分级为Pfirrmann II–IV的椎间盘突出患者,术中获取NP组织并剪碎成<1 mm³的微粒,与自体髂骨来源的BMA混合后负载于明胶海绵,再以猪源性纤维蛋白胶封装,回植至髓核腔,同时行后路动态稳定术。术后1、3、6个月的MRI随访显示,T2加权像信号逐渐增强,提示NP再水化;虽然VAS与ODI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未达统计学显著,但联合策略组的改善幅度更大,提示该干预具备潜在的生物学优势。作者进一步对术中获取的不同退变等级(II–V)的NP组织进行组织学与细胞学分析,发现随着退变加重,NPCCs数量显著增加,且其EDU阳性率、迁移能力与增殖活性均优于同一等级中的单个NPC,尤其在Pfirrmann III–IV中差异最为显著。SA-β-gal染色显示,NPCCs的衰老水平显著低于单个NPC,提示其在退变微环境中仍保留更高的功能储备。

为验证NPCCs的再生潜能,作者采用部分胶原酶消化法自NP碎片中释放NPCCs,发现其可在2D条件下贴壁扩展,形成多细胞网络,并表达CD90、CD105等干性标志物及PCNA增殖抗原,且MMP9表达水平与单个NPC相当,提示其并非以ECM降解为主要特征。基于此,作者提出NPCCs可作为“种子单元”用于构建组织工程髓核(TE-NP),但其功能尚需外部生物活性因子支持。于是,研究转向BMSC外泌体的制备与功能优化。通过球体培养(3D spheroid culture)方式,作者在超低贴附条件下诱导BMSC形成球体,收集其上清中的外泌体(Sph-Exos),并与传统2D培养来源外泌体(2D-Exos)进行比较。NTA与TEM结果显示,两者粒径均分布于100–150 nm,表达CD9、CD81、TSG101等外泌体标志物,但Sph-Exos产量约为2D-Exos的10倍,且细胞摄取效率更高。进一步实验发现,Sph-Exos在体外可显著抑制P2代NPC的衰老表型,提升其增殖、迁移与ECM合成能力,表现为Ki67、COL2、Aggrecan与SOX9表达上调,而MMP9、MMP13、p53与p21表达下调。

为解析Sph-Exos的分子机制,作者对处理后的NPC进行转录组测序,发现Sph-Exos组中275个基因上调、582个基因下调,GSEA与KEGG富集分析提示其显著抑制胶原与蛋白多糖降解通路,并富集于NF-κB与FOXO信号通路。Western blot验证显示,Sph-Exos可显著下调p-P65与p-IκBα,抑制NF-κB通路激活,同时上调FOXO3总蛋白并下调其磷酸化水平,增强其转录活性。免疫荧光亦证实IL-1β表达显著降低,提示Sph-Exos通过NF-κB/FOXO3轴发挥抗炎与抗衰老作用。

在此基础上,作者构建了一种可注射的TE-NP构建体,将NPCCs与Sph-Exos共封装于GelMA水凝胶中。GelMA由明胶经甲基丙烯酸酐修饰合成,¹H-NMR与FTIR确认其成功甲基丙烯化,6%浓度在UV交联后形成稳定水凝胶,孔隙结构良好,细胞相容性优异。PKH26标记的Sph-Exos在凝胶中均匀分布,体外释放实验显示其可持续释放18天,释放曲线符合非Fick扩散模型。为进一步模拟体内力学环境,作者将构建体置于0.3 MPa静水压生物反应器中培养,发现Sph-Exos组在细胞密度、COL2表达、蛋白多糖沉积与胶原排列方面均优于2D-Exos与空白组,提示其在力学刺激下仍能维持良好的再生活性。

在体实验中,作者将构建体植入裸鼠皮下,6周后取材显示Sph-Exos组组织结构致密,细胞排列有序,蛋白多糖与COL2表达显著增强。进一步在大鼠尾椎间盘缺损模型中验证,GelMA@NPCCs/Sph-Exos组在MRI上表现出最佳的NP体积恢复与T2信号增强,组织学显示其纤维结构最少、COL2表达最高,组织学评分最低,显著优于其他组别,证实该构建体在体具备卓越的再生能力。

为揭示Sph-Exos中发挥关键作用的miRNA成分,作者对其进行miRNA测序,发现110个差异miRNA,其中hsa-miR-148a-3p与hsa-miR-152-3p表达最为显著。靶基因预测与功能验证显示,miR-148a-3p可下调MMP13与ADAMTS5表达,抑制ECM降解;miR-152-3p则抑制IL-6与TNF-α表达,间接上调FOXO3,发挥抗衰老作用。两者共同作用,协同促进NPC功能恢复与ECM重塑。

在整个实验流程中,外泌体的标记与追踪至关重要。作者使用AbMole提供的PKH26红色荧光染料对Sph-Exos进行标记,该染料可稳定插入外泌体膜结构,确保在共聚焦显微镜下清晰观察其被NPC摄取的过程。实验结果显示,PKH26标记后的Sph-Exos在12小时内即可被NPC有效内化,红色荧光信号集中于胞质区域,且Sph-Exos组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2D-Exos组,进一步验证其更高的摄取效率与生物活性。该标记系统为后续在凝胶中追踪外泌体分布与释放提供了可靠依据,也为构建体在体再生机制的可视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本研究系统揭示了NPCCs在退变椎间盘中的再生潜能,并通过球体培养技术优化BMSC外泌体的产量与功能,构建出一种基于GelMA水凝胶的NPCCs/Sph-Exos协同递送系统,显著提升了NPC的生物学功能与ECM合成能力。该研究不仅从机制层面阐明了临床观察到的再水化现象,也为未来开发可转化、可注射的椎间盘再生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验基础。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所用miRNA的靶点验证尚缺乏双荧光报告系统支持,未来仍需进一步确认其直接调控关系。同时,Sph-Exos的大规模制备、标准化与质控体系亦是其走向临床前研究的关键环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