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软件更新:原理、方法与实践
1. 安全启动的争议
当购买具有软件更新功能的设备时,我们通常信任设备供应商能提供有用的更新,同时也不希望恶意第三方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软件。然而,一个问题随之而来:我们是否应该被允许自行安装软件?如果我们完全拥有该设备,是否有权对其进行修改,包括加载新软件?
以TiVo机顶盒为例,它最终促成了GPL v3许可证的诞生。还有Lynksys WRT54G无线路由器,当硬件访问变得容易时,催生了包括OpenWrt项目在内的全新产业。这是一个处于自由与控制十字路口的复杂问题。实际上,一些设备制造商可能会以安全为借口,来保护他们有时质量不佳的软件。
2. 软件更新机制类型
软件更新主要有三种机制:对称(A/B)镜像更新、非对称镜像更新(恢复模式更新)和原子文件更新。
2.1 对称镜像更新
在这种方案中,操作系统有两个副本,分别标记为A和B,每个副本包含Linux内核、根文件系统和系统应用程序。启动加载程序有一个标志,指示应加载哪个副本。初始时,标志设置为A,启动加载程序加载操作系统镜像A。
安装更新时,作为操作系统一部分的更新程序会覆盖操作系统镜像B。完成后,它会将启动标志更改为B并重启,此时启动加载程序将加载新的操作系统。后续更新时,更新程序会覆盖镜像A并将启动标志更改为A,如此在两个副本之间切换。如果在启动标志更改之前更新失败,启动加载程序将继续加载正常的操作系统。
有几个开源项目实现了对称镜像更新:
- Mender客户端(独立模式) :后续会详细介绍。
- S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