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编译优化
(1)-O0
:不进行任何优化,若要debug,则建议不优化
(2)-O1
:对代码的分支,常量以及表达式等进行优化
(3)-O2
:尝试更多的寄存器级的优化以及指令级的优化
(4)-O3
:在O2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优化,如使用伪寄存器网络,普通函数的内联,以及针对循环的更多优化
(5)-Os
:对代码大小优化。 不便于debug,且依赖内存操作顺序的程序需要做相关处理才能确保程序的正确性。
优化代码有可能带来的问题
1.调试问题:任何级别的优化都将带来代码结构的改变。例如:对分支的合并和消除,对公用子表达式的消除,对循环内load/store操作的替换和更改等,都将会使目标代码的执行顺序变得面目全非,导致调试信息严重不足。
2.内存操作顺序改变所带来的问题:在O2优化后,编译器会对影响内存操作的执行顺序。例如:-fschedule-insns允许数据处理时先完成其他的指令;-fforce-mem有可能导致内存与寄存器之间的数据产生类似脏数据的不一致等。对于某些依赖内存操作顺序而进行的逻辑,需要做严格的处理后才能进行优化。例如,采用volatile关键字限制变量的操作方式,或者利用barrier迫使cpu严格按照指令序执行的。
2 常用编译选项
(1)nostdlib
:不连接系统标准启动文件和标准库文件。常用于编译内核、bootloader,它们不需要启动文件、标准库文件。
(2)static
:静态编译
(3)shared
:生成一个共享OBJ文件,它可以和其它OBJ文件产生可执行文件。只有部分系统支持该选项。
当不想以源代码发布程序时,可以使用-shared
选择生成库文件:
gcc -c -o sub.o sub.c //-c 只编译生成中间同名目标文件.o,不链接
gcc -shared -o sub.a sub1.o sub2.o sub3.o
以后要使用sub.c
中的函数sub_fun
时,在连接程序时,加入sub.a
即可:
gcc -o test main.o ./sub.a
(3)Wall
:打开所有需要注意的警告信息
(4)Idir
:在头文件的搜索路径列表中添加dir目录
(5)lLIB
:在库的搜索路径列表中添加LIB库
(6)c
:只编译不链接
(7)g
:用调试器时需要加上该选项,在编译时会做以下额外的操作:
- 创建符号表,符号表包含了程序中使用的变量名称的列表。
- 关闭所有的优化机制,以便程序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原来的C代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