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外骨骼助力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1. 髋关节外骨骼的设计与控制
1.1 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
在实验中,通过Brockway方程,从每个实验条件的最后两分钟收集二氧化碳和氧气数据,以此计算代谢率。通过从步行的总代谢率中减去静态代谢率,得到净代谢率。使用反射标记运动捕捉系统(NOKOV Motion Capture System)测量下肢运动,并通过逆运动学软件(MATLAB)从测量的下肢运动中计算关节角度。
1.2 控制性能评估
- 高层控制器性能 :当受试者从4 km/h逐渐加速到5 km/h行走时,自适应霍普夫振荡器(AHO)在约2.5秒后能快速适应新的步行速度。在步态稳定时,AHO计算步态周期的绝对误差小于5%,且控制器仅在步态相位百分比的绝对误差低于10%时实施辅助力控制,确保了穿戴者在步态不稳定时的安全。
- 低层控制器性能 :PID控制器存在显著的控制误差,而基于前馈补偿的PID控制器在峰值力附近的控制误差显著减小。在5分钟的实验中,PID控制和基于前馈补偿的PID控制的平均力偏差均方根(RMSE)值分别为6.0774和4.5322,表明基于前馈补偿的PID控制器的控制精度显著提高。
1.3 运动学与代谢率分析
- 运动学变化 :在跑步机实验中,除了峰值踝关节跖屈角基本保持不变外,各关节的运动学存在一些差异。与外骨骼关闭状态相比,髋关节的峰值伸展角增加,峰值屈曲角减小;峰值踝关节背屈角减小,膝关节屈曲角在整个步态周期中略有减小。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