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处理器指令集与ARM处理器详解
1. 引言
在微处理器的研究中,指令集是程序员与硬件交互的关键接口。尽管我们希望尽可能使用高级语言进行编程,但指令集对于分析程序性能至关重要。通过了解CPU提供的指令类型,我们能找到实现特定功能的不同方法。本文将以ARM、PIC16F、TI C55x和TI C64x这四种CPU为例,深入探讨微处理器的指令集。
2. 基础知识
2.1 计算机架构分类
在深入研究微处理器指令集之前,了解一些基本术语和计算机架构的分类是很有帮助的。
2.1.1 冯·诺依曼架构
冯·诺依曼架构的计算机系统由中央处理器(CPU)和内存组成。内存同时存储数据和指令,通过地址进行读写操作。CPU有多个内部寄存器,其中程序计数器(PC)保存指令在内存中的地址。CPU从内存中获取指令、解码并执行。通过改变指令,我们可以改变CPU的行为,这种指令内存与CPU的分离是存储程序计算机与一般有限状态机的区别。
2.1.2 哈佛架构
哈佛架构是冯·诺依曼架构的一种替代方案,它将数据和程序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内存中。程序计数器指向程序内存,而非数据内存。因此,在哈佛架构上编写自修改程序较为困难。然而,由于程序和数据内存的分离,哈佛架构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具有更高的性能,因为实时处理信号对数据访问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分离的内存可以提供更高的带宽,更便于数据的移动。如今,大多数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都采用哈佛架构。
2.1.3 RISC与CISC
早期的计算机架构大多是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它们提供了各种可能执行非常复杂任务的指令,并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