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中的人为因素与消费者选择
1. 网络应用中的隐藏风险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各类应用程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潜藏着诸多风险。几乎所有应用程序在安装后都会立即与开发者或供应商进行通信,上传用户的相关信息。然而,很少有人会尝试阻止这种数据上传行为。虽然这种数据上传在某些情况下有助于优化应用性能,但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后果。
以iRobot真空吸尘器为例,早期版本是独立运行的设备,但较新的版本支持WiFi连接。这使得它能够将用户家中的地图信息传输回母公司,而该公司的服务条款似乎赋予了其出售这些数据的权利。当用户注册该公司的Home应用程序以连接智能机器人时,需要同意一项隐私政策,该政策规定公司可以将个人信息与子公司、第三方供应商和政府共享,甚至在公司进行合并或外部投资等交易时也会如此。不过,公司发言人表示,iRobot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不会出售数据,但认为大多数用户为了使用智能家居功能会同意授权。
2. 数据安全问题
许多企业和政府机构在用户注册时会要求提供大量个人信息,而用户往往存在两种普遍的认知:一是认为公司有必要获取这些信息,二是认为这些数据会得到安全保护。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以澳大利亚为例,该国在1988年颁布了《隐私法》,该法律适用于联邦机构、年营业额达300万澳元以上的私营企业以及医疗服务提供商。此外,除西澳大利亚州外,各州和地区也有适用于本地机构的隐私立法,并设有隐私专员进行监督。但即便如此,该法律仍常被滥用,且很多时候用户并未提出投诉。实际上,数据泄露事件频繁发生,企业和用户却常常选择忽视这种风险。
近年来,美国发生了多起重大的数据泄露事件,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