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冠自适应切片算法及其 MATLAB 实现
-
前言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已经成为获取地表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如此大量的图像数据中,如何高效、准确地提取树冠信息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树冠自适应切片算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树冠自适应切片算法的原理和 MATLAB 实现方式,并给出了相应的源代码。 -
树冠自适应切片算法原理
树冠自适应切片算法是一种基于区域生长的树冠分割方法。该算法通过不断地按照树冠轮廓边缘进行切割,直到所有的树冠被完全切割出来。具体算法流程如下:
(1)以树干为起点,从下往上进行区域生长,找到一个可生长的区域,将其作为树冠的初始区域。
(2)对于每一个生长的区域,计算该区域与周围区域的相似性,选择相似性最大的区域进行生长,并将两个相邻区域进行融合。
(3)重复执行第二步,直到无法再继续生长。
(4)对于没有被包含在任何一个生长区域中的像素点,将其视为背景并进行标记。
(5)根据标记的像素点的坐标,计算出每个树冠的轮廓,并将其提取出来。
- MATLAB 实现
下面给出了该算法的 MATLAB 实现代码。其中,image 为输入的图像数据,treeNo 为需要分割的树木编号。
function [result] = TreeCrownSlicing(image, treeNo)
[m, n, ~] = size(image);
result = zeros(m, n);
% 找到指定树木的起始点
if tre
树冠自适应切片算法及MATLAB实现详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树冠自适应切片算法的原理和MATLAB实现,该方法是基于区域生长的树冠分割技术,用于高效准确地提取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中的树冠信息。通过不断切割和区域融合,最终提取出树冠轮廓。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4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