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P应用开发与不同平台部署指南
1. DPP应用状态机与初始化
1.1 状态机处理优化
为了对DPP(Dining Philosophers Problem)应用进行压力测试,在状态机中添加了对 BSP_busyDelay() 函数的调用,以此人为延长RTC(Real-Time Clock)处理时间。 BSP_busyDelay() 函数通过一个计数循环进行忙等待,其循环迭代次数可通过命令行或调试器进行调整。这种方法增加了各种抢占情况发生的概率,有助于对不同QP(Quantum Platform)端口进行压力测试。
同时,Table状态机大量使用断言来监控DPP应用的正确执行。例如,当哲学家完成进食后,其对应的两个叉子必须处于使用状态。而屏幕输出属于BSP(Board Support Package)操作,不同的BSP对该操作的实现方式不同,但Table状态机的代码无需更改。另外,Table活动对象有可能在单个RTC步骤中发布两个事件。当Table活动对象接收到TERMINATE事件时,会调用 QF_stop() 函数停止QF并返回底层操作系统。
1.2 应用初始化与启动
多数系统初始化和应用启动操作可以以平台无关的方式编写,即可以使用相同的 main() 函数在多个QP端口上运行DPP应用。通常,所有活动对象都从 main() 函数启动。在启动活动对象时,需要做出以下重要决策:
1. 活动对象优先级 :确定各个活动对象的相对优先级。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