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与SDN技术解析:从基础概念到网络应用
1. MPLS与SDN基础概念引入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和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软件定义网络)这两项技术的诞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目的。了解它们的历史,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应用场景。MPLS最初是为解决互联网中的特定问题而设计的,尽管如今它有无数的应用和用例,但追根溯源,其初衷是为了应对互联网发展中的特定挑战。
2. 互联网架构剖析
互联网是由多个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s)组成的集合。每个AS由单一组织运营,并与一个或多个相邻AS建立路由连接。AS编号范围从64512到65534被保留用于私有用途,不过在实际应用中,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通常使用公共AS编号与相邻AS进行对等连接。传统上,AS编号为16位(2字节),但新的协议实现也支持32位(4字节)的AS编号。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互联网架构,我们以用户Annika为例。Annika居住在欧洲,家中使用有线互联网连接,工作于一家大型企业,该企业也连接到互联网,并且拥有自己的AS编号(65001)。巧合的是,企业和Annika的住宅都通过同一家ISP(AS 65000)接入互联网。Annika还有两位朋友,Ruijiao居住在大洋洲,通过手机连接到AS 65100;Luis居住在南美洲,使用笔记本电脑连接到AS 65005。此外,Annika还使用非洲一家提供商(65201)的公共云服务,并从亚洲(AS 65510)、欧洲(AS 65002)和北美洲(AS 6490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