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以批判性分析的思维方式为方法,帮助读者对话题演讲者的讲话内容进行高效的提问,通过对论题、结论、理由及共识假设等多个角度,依次将话题内容进行展开和剖析,引导读者发现其中的潜在问题,建立理性客观的思维方式,防止被迷惑。
个人感受
本书阅读过程感觉像是思维的一个递进过程,不仅从细节的战术层面,对每个方法的执行方式进行详细的介绍,也从整体的战略层面,展示了各方法之间的联系,整本书系统地讲述了批判性思考的原理和方法,如果希望增强自己的批判性思考和分析能力,这本书值得多读一遍来了解整体结构和学习具体方法。
尽管书中对各环节进行了展开介绍,读者可以使用其中技巧发现别人说话的漏洞和问题,但如果应用于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还是不太现实。不过,如果可以使用书中的技巧形成习惯或者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有所体现,也会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应该会有一定的改善,一方面,更容易过滤一些虚构或劣质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自己建立更可信的讲述方式。
个人笔记
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目标就在于确定结论的可接受程度或价值大小。
- 确定论题和结论
- 查看理由
- 查看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 隐藏或没有明确说出来
- 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 对判断其结论有较大影响
- 可能有一定的欺骗性
- 查看意义不明确的词
- 推理过程谬误
- 人身攻击谬误(ad hominem fallacy):指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或侮辱,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
- 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 fallacy):指假设采取提议的行动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时间,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程序来防止连锁事件发生。
-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search for perfect solution fallacy):指假设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方案就不该采用。
- 偷换概念谬误(equivocation fallacy):指在论证中关键词语有两种或以上的含义,一旦含义之间的转换被认出来,这个论证就讲不通了。
- 诉诸公众谬误(appeal to popularity fallacy):指通过引述大部分人持有这一观点的说法来竭力证明某个论断有道理,错误地假设大部分人喜欢的一切就是有道理、可接受的。
-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appeal to questionable authority fallacy):指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但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
- 诉诸感情谬误(appeal to emotion):指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
- 稻草人谬误(straw-person fallacy):指歪曲对方的观点,使它容易受到攻击,这样我们攻击的观点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
-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either-or false dilemma fallacy):指当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假设时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
- 乱扣帽子谬误(explaining by naming fallacy):指错误的假设因为你为特定事件或行为提供了一个名词,就以为解释了该事件或行为。
- 光环效应谬误:指使用模糊或引发人们强烈感情认同的美德词汇,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去细致检查其理由。
- 转移话题谬误(red herring fallacy):指一个不相干的话题被插进来,将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面转移走,通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来帮助赢得一场论战。
- 循环论证谬误(begging the question fallacy):指在推理过程中已然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
- 以偏概全谬误(hasty generalization fallacy):指仅根据群体中一小部分就得出整体的结论。
- 错误类比谬误(faulty analogy fallacy):指提供一个存在重要且相关的不同点的类比。
- 因果混淆谬误(confusion of cause and effect fallacy):指将事件的起因和结果混淆,或是认不出两件事之间可能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 忽略常见原因谬误(nglect of common cause fallacy):指认不出两件事之间有联系是因为常见的第三种因素在起作用,而非两件事之间直接存在因果关系。
- 事后归因谬误(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 fallacy):指两件事仅仅是时间上有先后关系,而认为其有因果关系。
- 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指解释他人行为时高估个人倾向而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即把一个人行动的动因看成是来自其内部因素的作用,比如个人性格特点,而不是来自外部因素的作用,比如环境的力量。
点击查看“全部读书清单”